生物制药

发布时间:2023-06-29浏览次数:863

生物制药专业设置于2014年12月,2015年面向安徽、甘肃、河南等八个省招生。本专业专任教师14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人,讲师7人,博士占比52%。

近三年,本专业教师承担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9项,其中: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1项,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项目1项;获批省教学研究项目3项。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及活动,获省级一等奖3项,省级二等奖3项,省级三等奖13项,校级一等奖4项,校级二等奖4项,校级三等奖8项,校级优秀奖5项,共计39项。考研率30%以上,其中,2023届生物制药(1班)考研率达51%;初次就业率达92.57%。

本专业现有四个专业实验室:药物分析实验室、药物化学实验室、药剂学实验室、药物制备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约2500平方米、在建实验室面积约1800平方米,实验教学空间相对充裕。实验室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凝胶成像仪、喷雾干燥仪、核酸蛋白层析仪、酶标仪、真空冷冻干燥仪、高速冷冻离心机等大型仪器。专业实验室面向所有学生开放,实验室为本科生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皖维大学生孵化基金项目、大学生竞赛以及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提供实验条件,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培养目标

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立足合肥市、扎根环巢湖、服务安徽省、融入长三角”服务面向,秉承“德学并举  知行合一”校训,培养政治素质高、专业基础实、应用能力强,富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现代生物学、药学和工程学基础,系统掌握生物药物研发与制备的科学原理,熟悉生物制药产品制备流程与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能在生物制药领域从事生产、研发、管理、产品服务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专业毕业生在5年左右的预期目标具体为:

1.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能有效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基本规律和方法解决生物制药产品制备流程与工程设计中复杂工程问题。

2.具备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3.具备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途径增加知识、提升能力。

4.具备合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能在团队中担任骨干或领导角色,并能够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

二、核心课程

专业设有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等核心课程。

三、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制药、生物工程、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等行业从事生物药物的资源开发、产品研制、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及医药销售等工作及通过公务员考试在食品药品出入境、市场监督、环境保护等政府部门单位从事相关业务工作。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经过自身学习和行业锻炼,在生物制药及相关行业具有就业竞争力,具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成为团队的骨干或者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