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生虾起,合肥市稻虾产业全链产值向500亿迈进!

发布时间:2019-06-01浏览次数:19


小龙虾,可以说是合肥的一张美食名片。2018年10月9日,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合肥龙虾”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在发展小龙虾产业化过程中,我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稻虾共作”立体种养殖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绿色化、复合化、高效化和规模化。

正是看中了小龙虾的火爆市场,2017年王尚中把目光投向了“稻虾共作”综合种养,利用稻田开展小龙虾饲养试验,经过摸索,他总结出一套稻田小龙虾科学养殖技术,取得较好的经济收益。尝到甜头的王尚中不断扩大“稻虾共作”种养规模,由当年的400亩扩大到如今的5000亩,不仅走上了致富道路,还被评为“庐江县养虾十大能手”。


“稻虾共作”是将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一方面,稻田为小龙虾提供天然饵料和栖息地,养出的龙虾个大味美;另一方面,龙虾粪便为稻田增肥,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农业的面源污染,实现了生态立体种养、稻虾双增效益、农户收入增加的“三赢”局面。

近年来,庐江县全力推进这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目前已形成小龙虾繁育、稻虾种养、休闲餐饮、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体系。其中庐江县泥河镇放马滩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总面积达到12000亩,年总产值6750多万元。此次庐江县来合肥城区举办龙虾节,旨在与合肥市民分享放马滩龙虾丰收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庐江县优质农产品的知名度。

“品虾论稻”话丰收,庐江县红红火火的稻虾种养,是我市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我市稻虾产业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2018年,我市稻虾产业销售额达65亿元。下一步,我市将根据自然资源和区域发展现状,打造十多个稻虾产业的乡镇和村庄。同时,把一批具有高产稳产的稻虾生产区域作为重点,努力把它们建设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虾稻种养综合示范区。

(合肥新闻频道全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