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水果种植的精细化程度非常有名,但他们在包装和产品分级上的精细也一样令人咋舌。日本福冈,草莓的销售等级多达35个。这家叫“Aglis”的公司,旗下统辖着日本最大的草莓采摘农场。它把所有从农民手里收来的草莓预先进入5℃的冷库预冷。预冷时间一般不超过10小时。
日本福冈草莓协会制定的甜王分级标准
预冷处理后,再按照这张标识这“S、L、2L”的分级表进行分级包装。
这是根据福冈县的甜王草莓协会来制定的,将草莓根据大小、果型、着色等情况分成了35个级别。
EX果型标准
表上分选的标准是三个,标准的高低自上而下分布。好的“EX”果型标准里又分成9个小标准,不太好的果型(“G”型)分26个标准。
G果型标准
最底下的就是畸形果了,规格外的标准不允许售卖。
整个福冈县的甜王草莓都是统一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1000日元的市场价里,包装成本占10日元。这个包装成本主要是保鲜盒+保鲜膜,占整的销售价格的1%。
这个企业里的包装盒规格是按照个数来分的,一般个数越少,个头越大。
500g和270g分装的包装盒
从这里包装出去最好和最末等的草莓,市场价要相差三倍。
这样消费者也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进行购买。
除了分级包装,草莓包装膜上还要标注详细的“身份”信息:高架栽培(“立体栽培”)、产地、基地名。
相比露地草莓,日本消费者更认可高架栽培的草莓品质,如果这么写明,他们购买的欲望也更高。
而且这个包装薄膜也不是一般的保鲜膜,是专门用作草莓包装的不仅透明度很高,关键不上霜。因为在日本冷链物流运作下的草莓,如果薄膜表面起霜,放在超市里售卖的效果会大打折扣,消费者看都看不清里面是什么。
这样分拣包装以后,草莓当天就通过冷链物流运往各地超市,第二天一早就能摆上货架。
外表“长得丑”不代表口感品质差
等外品草莓
虽然日本的种植水平高,但是通过这样精细分级后还是会存在一定量的“残次品”。加工车间,畸形果一般通过两个渠道做加工销售:一个是果酱,另一个是做果汁。
另外还根据客户的需求,在草莓上做附加工艺:直接冷冻、或者加炼乳冷冻。
草莓冷冻处理
用于蛋糕加工
日本农协免费帮种植户分级包装和销售
熊本县,草莓熟了以后,当地的农民只需要委托JA协会帮助销售他们的草莓产品,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
熊本县隶属于农协的加工车间
农协将草莓进行专业分级包装后,贴上农协自己的品牌进行销售。
这个协会出来的草莓包装,上面“JA”是农协品牌,“5208”是工厂的专属号码。因为协会在全国有很多包装厂,号码说明这个包装是从这个工厂发出的。
小草莓不一定价格低!
通过农协的助力,小个的草莓也能卖出不错的价格。
图上为大型果,每小盒250g,售价300日元,相当于人民币18元。
小型果。每小盒售价在400日元(24人民币)左右。
有了这些精细化的销售标准,不仅让消费者放心购买,而且生产者也能按照标准来调整生产,提高质量和收益。
对于我们国家的草莓品种和管理上,日本的草莓产业在分级包装、运输等环节的精细管理,也是很好的借鉴。
(来源:新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