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到腊月,巢湖一带的家家户户都要做一件事,把花生、芝麻、炒米加上熬制的麦芽糖,做成各种香甜的糖果子,才代表着新年的到来。当地把这样的制作称为搵糖果子,吃上一口糖果子,唇齿间溢满浓郁的香甜,成为很多中老年人脑海里永远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随着时代变迁,各种新奇食品花样繁多,传统的炒米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揾糖果子作为巢湖地域的传统年俗和民俗文化的一部分,能够传承保留下来,更显得弥足珍贵。
花生酥。每年腊月,家里都要揾糖果,米糖、花生糖、花生酥是老三篇,有条件的人家还做一些浇切、生串、芝麻糖。生串、花生糖、花生酥均是花生制品,生串以白糖勾芡而来;花生糖属于粗加工食品;花生酥则较精细,以糖稀与花生米混合搅拌后,趁热用榔头捶打制成,既费体力又讲技巧,花生酥以巢湖东郊林头老街的最有名。
京枣。京枣亦是儿时美食,老年人称之为洋京枣,我们自幼呼为京枣果子,至今未能亲见加工过程,所以不知道如何制作。街头路边摊子常见有卖,超市里也有。
芝麻糖。芝麻经济价值较高,老百姓舍不得食用,多出售贴补家用,偶尔换取芝麻油作香料,有的地方称麻油为香油,巢湖北乡称芝麻油为“麻油”,香油特指菜籽油。含山祁门芝麻油最有名。过年揾糖果,条件好的人家也用芝麻制作“浇切”、芝麻糖等。因糖稀存在山芋与大米两种原料,所以“浇切”分白色和浅酱色。浅酱色制成品比较土气;白色的合肥谓为白切,位列四大名点。
欢团。欢团为浑圆球体,上点红绿两点颜色,农村逢年过节多有之,尤其老长辈做寿、盖屋上梁时,都会散发欢团。制作欢团,前半程序和搵米糖一样,区别在于制成球形这一环节。炒米与糖稀拌好后,用模子或者剖开的竹节来回搓制而成。巢县民间以为欢团源自三国时期,与刘备招亲有关。
羊角酥。过去农村办喜事,傍晚喫正餐,晌午“喫酒碟子”。所谓酒碟子,先是数品糕点喫些茶,紧接着上冷盘如鸡胗、猪头肉、猪耳朵、猪舌条等,喝酒,然后呢,喫主食——炸元宵……小时候随父母赴宴,最喜欢喫酒碟子,这羊角酥往往被咱孩子们包销了。现在超市有卖,但已不似当年诱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