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巢湖研究中心2020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4-08浏览次数:759

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20工作要点


为科学谋划2020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进步提高人文社科研究机构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科学决策和完成预定目标做到早谋划,更好地有所创新地开展各项工作,现将2020年工作要点拟定如下: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走内涵发展、开放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各团队科研水平,推动省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平台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制定完善以“质量创新、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研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文社科研究管理制度,做好省级专项项目、校级专项项目招标、申报、评审、阶段性检查工作;完成和进一步推动环巢湖文化丛书的编撰、出版工作;进一步推动人文社科研究平台塑校育人功能;立足社会新情况、产业新发展,组织重大项目攻关,发挥智库功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利用。未来,环巢湖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将以目标管理改革为杠杆,统筹推进内涵建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中心各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工作要点

1.环巢湖研究中心面向校内外招标,完成基地重点项目及校级专项项目的申报立项工作。以环巢湖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研究、环巢湖生态环境与生态文明研究、环巢湖创意文化与经济协同创新研究三大方向为研究方向。项目研究以服务安徽发展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侧重开展对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应用性研究。

2.督促、检查环巢湖研究中心2017年、20182019年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

3.完成《环巢湖文化研究丛书》(第二辑)书稿的编撰、出版招标工作。

4.推动《环巢湖文化研究丛书》(第三辑)编撰工作。

5.启动《环巢湖研究》(第二辑)出版计划。

6.启动《环巢湖研究》(第三辑)编撰工作。

7.深入落实环巢湖行动计划,继续推进实施《环巢湖文化塑校育人方案》。

8.加强环巢湖区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着力打造环巢湖经济社会文化研究团队与高水平的新型智库队伍。

9.打造研究高地,提高“环巢湖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区域文化与经济建设方面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和利用率。

10.立足现实,服务社会,组织重大研究项目攻关,将构建文化合肥与美丽巢湖作为中心的研究重点。

四、工作举措

1.加快高水平科研队伍建设

加快推进高水平科研队伍建设步伐,加强重点研究基地与学科发展之间的协作。形成老中青相结合、校内与校外人才交叉以及学科方向互补的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造就和培养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功底扎实、创新能力较强、治学作风严谨、学术成就突出的学术带头人和稳定坚实的学术团队。以项目为纽带面向校内外招聘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重视有潜力的中青年骨干的培养深造,吸引优秀青年人才,使其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扎实的研究基础、较强的攻关能力和高水平研究成果;形成一支以博、硕士为生力军的创新力量。

2.提升地方文化塑校育人功能

推进区域文化传承研究,提高文化塑校育人功能。将地方文化和自然地理知识,纳入学生课堂教育内容;开发地方文化校本教材,扩大区域文化在校园中的影响力。

3.积极开展协同创新研究

发挥重点研究基地示范作用,加强校内、校外学科交叉融合及研究团队的全方位组合,构建跨学科、跨院部、跨校际、跨区域的学术协同创新研究组织,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致力搭建学科、科研、人才三位一体的高水平学术平台。

4.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与水平

着眼于区域发展战略需求,重点开展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对策研究。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 全面落实各项校地、校企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与合肥市政府、巢湖市政府、庐江县政府、安徽巢湖经开区及周边地区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推动科研成果普及和优秀文化传播。建立健全支撑地方政府决策的咨政平台和决策咨询制度。完善咨询研究成果传播推广机制,着力构建咨询研究成果的生产、发布和应用转化机制,使中心成为地方政府决策部门可信任可依赖的咨政服务平台。逐步将中心建设成本省经济、社会、文化等研究领域的智库和思想库。

5.继续深化学术交流

根据研究和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地缘、资源和科研优势,积极加强校内外的业务合作,与省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学术联系,扩大对外学术交流,力争在相关科研领域展开强强联合。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并重的原则,定期举办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组织专兼职研究人员参加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学术交流,主办和承办具有较高规格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区域性学术会议,不断拓宽专兼职研究人员的学术视野,扩大研究中心在省内外学界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