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系列竞赛
“挑战杯”系列竞赛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的“奥林匹克”盛会,是目前国内大学生最关注最热门的全国性竞赛,也是全国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示范性、导向性的大学生竞赛。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发展到1000多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挑战杯”竞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显著增强。
“挑战杯”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简称小挑;另一个则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简称大挑,两者在比赛侧重点不同,大挑注重学术科技发明创作带来的实际意义与特点,而小挑更注重市场与技术服务的完美结合,商业性更强,小挑奖项设置为金奖、银奖、铜奖,而大挑设置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一)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作品一般分为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各类作品先经过省级选拔或发起院校直接报送至组委会,再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其进行预审,并最终评选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终审的结果是,参赛的三类作品各有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且分别约占该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
(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又称商业计划竞赛,是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借用风险投资的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采取学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全国三级赛制,分预赛、复赛、决赛三个赛段进行。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与政府、各高校共同主办的一项技能大赛。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高教主赛道:中国大陆参赛项目设金奖50个、银奖100个、铜奖450个,中国港澳台地区参赛项目设金奖5个、银奖15个、铜奖另定,国际参赛项目设金奖40个,银奖60个,铜奖300个。另设最佳带动就业奖、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最具人气奖各1个;设高校集体奖20个、省市优秀组织奖10个(与职教赛道合并计算)和优秀创新创业导师若干名。
数学建模系列竞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是首批列入“大学学科竞赛排行榜”的19项竞赛之一,榜单上排名第五,也是目前榜单上唯一的数学建模竞赛。2023年,来自全国及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的1685所院校/校区、59611队(本科54158队、专科5453队)、近18万人报名参赛。
该赛事以高等数学为基础,以应用为背景命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赛学生三人组成一队,在竞赛的3天时间内可查阅任何图书资料、网上资料,可以使用计算机和任何软件,参赛学生团结一致、分工合作、综合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以较严格的论文形式,写出一篇包括摘要、模型的假设、数学模型的建立、计算方法的设计及实现、结果分析与验证、模型的推广与改进等内容的论文,这是对在校学生的一次极好的学习、挑战和锻炼的机会。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简称“美赛”,由美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主办,是最高等级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自1985年以来,美赛已成功举办40届,吸引了全世界一流高校的优秀学生参与角逐,赛题内容涉及经济、管理、环境、资源、生态、医学、安全等众多领域。竞赛要求三人为一组,在四天时间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体现了参赛选手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2024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于2月2日—6日进行,共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28912支队伍、8万余名在校大学生参加,参赛学校包括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其中评出特等奖-Outstanding Winners奖35项(获奖率0.12%)、特等提名奖-Finalist Winner奖515项(获奖率1.78%)、一等奖-Meritorious Winners奖1925项(获奖率6.66%)及二等奖-Honorable Mentions奖6667项(获奖率23.06%)。
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
全国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是面向全国高校开展的物联网竞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在物联网方面的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全国高校物联网教育教学和研究创新成果提供一个集中展示的平台。
编程挑战赛:挑战赛分预赛和决赛。预赛采用网络竞赛方式,即参赛队提交赛题的软件代码到指定的平台运行,评委会根据评分细则对各参赛队的表现进行评比。决赛采用现场竞赛方式,各参赛队需在现场提交软件代码,在本赛项提供的指定平台运行,评委会根据评分细则对各参赛队的表现进行评比。比赛顺序抽签决定。参赛队根据题目要求完成相应的代码设计,主要包含数据传输及无线多跳自组网等内容,着重考察其对物联网设备进行编程控制的能力。为公平公正地进行评比,所有参赛队提交的代码须兼容本赛项指定平台。
创意赛:创意赛分为预赛与决赛。预赛阶段,参赛队以幻灯片、文档、图片、视频等形式将作品上传至赛项专用服务器,由评委会根据评分细则对各参赛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比。决赛采用现场竞赛方式,各参赛队需提供系统原型,并且现场进行演示和答辩,由评委会根据评分细则对各参赛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比。各参赛队需发挥创新能力,自主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
应用挑战赛:技能赛不设预赛,各参赛队直接参加决赛。在规定的时间内,各参赛队需在指定的软硬件平台上,发挥各项软硬件技能(如模块的组装和运行、嵌入式程序的编写等),完成一套可实现指定功能的系统。评委会根据评分细则对各参赛队的表现进行评比。
全国各高校的在校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此项比赛,不限学历专业。以团队的形式报名,每队不超过3名队员及1名指导教师。
“双百”大赛(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
大赛面向在皖全日制高校就读的大学生、研究生,参赛作品分为科普作品、科普展演两类。科普作品主要包括实物科普作品、科普动漫、科普微视频、科普游戏、科普小说、科普绘本等。科普展演主要包括科学实验秀、科普讲解、科普短剧等。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下面简称“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大赛”的参赛对象是本科各专业学生,即文史哲法教类、经管类、艺术类、理工类、农林类、医药类等六大系列的所有在校学生。
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
为了宣传信息安全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技术水平和综合设计能力,促进高等学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安全协调司的指导下,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决定开展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自2008年起,每年举行一届,每届历时四个月,分初赛和决赛。
赛道一:信息安全作品赛(简称:作品赛)
赛道二:创新实践能力赛(简称:能力赛)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信息安全作品赛,2022年4月至8月举行,湖南大学承办。
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创新实践能力赛,2022年4月至8月举行,南开大学承办。
安徽省机器人大赛
(一)竞赛简介
大赛旨在推动和促进机器人、嵌入式控制、算法与程序设计、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促进机器人相关技术的发展,培养和激励大学生程序设计特别是算法分析与设计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激励学生学习微处理器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运用微处理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激发在校大学生学习数字媒体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在校大学生运用数字媒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科交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多机器人等相关领域优秀人才。
(二)竞赛内容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赛道采用“最小系统板+功能模块”组合形式。
最小系统板分为A、B、C、D四类平台,竞赛A类平台:STC12C5A60S2单片机;竞赛B类平台:STM32F103ZET6(C8T6)微处理器;竞赛C类平台:FPGA型号:Xilinx公司Artix-7 FPGA;竞赛D类平台:以典型分布式方式组建的多节点Android平板电脑应用平台。
功能模块由输入、输出设备组成。包括键盘,传感模块(数字或模拟信号),LED,LCD,数字或模拟输入、出信号控制单元,电机驱动等应用模块。学生需要根据任务完成硬件搭建和软件代码的编写,比赛提供相关硬件技术手册、编程软件和其他相关调试工具,但不提供所用开发板例程(特殊设备驱动程序在赛题中给出),通过竞赛培养学生独立开发的能力。
安徽省大学生网络与分布式系统创新设计大赛
大赛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通过高校和企业专家的共同指导,进一步促进网络工程相关专业教学实践体系的完善,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高质量培养网络信息技术人才搭建交流、展示、合作的平台,并推动网络信息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比赛分为作品赛和技能赛两种类型。作品赛主题:网络系统与安全设计及应用、分布式系统设计与应用;技能赛主题:软件定义网络(SDN)应用、大数据应用。
为提升高校网络工程相关专业教学水平,充分体现以赛促教的目的,组委会要求安徽省有网络工程专业的高校必须参加专业水平测试赛,专业水平测试赛的成绩将作为安徽省高校水平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
作品赛分初赛、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初赛是通过评审专家匿名网评,获胜选手再参加决赛。决赛通过选手线上对作品的展示、答辩、PPT汇报和专家的质询,展示参赛团队的创意、设计和工程实现能力。
技能赛只有决赛,通过线上技能操作展示参赛选手的实践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