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巢湖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第五次蝉联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份荣誉印证了学院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就业“思想领航、实践续航、榜样引航、求职启航”四航联动模式,将育人成效转化为就业竞争力的创新实践。
思想领航,党建铸魂定向
学院将思想引领贯穿就业工作全过程,为学生就业筑牢思想根基。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学院便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想信念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从源头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依托党校培训、党课团课、主题班会、主题党团日活动、每月思政主题教育活动等持续强化学生的“三观”教育,引导其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以思想自觉推动就业行动,为高质量就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学院积极搭建“学声直通车”等沟通平台,通过“我与书记面对面”“与院长有约”、就业推进会及座谈会等形式,直面并解答学生就业困惑。此外,学院领导与全体辅导员全员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常态化开展相关讲座培训,结合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比赛及系列活动,全方位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实践续航,聚力访企拓岗
学院将实践育人贯穿就业工作始终,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任双组长,学院辅导员、班主任、系主任和专业任课教师为主体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打造全院聚力、全员参与、全面施策、全力拓岗的“四全”就业工作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全员参与促就业的强大合力。学院通过设立“机械党员先锋岗”、组建“机械党员先锋队”,推动构建党建和就业工作融合机制,形成“党建+就业”协同育人格局,为就业工作注入持久动力。
学院以党建为纽带激活校企合作动能,以“访企拓岗”为载体和抓手,校领导及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带队走访长三角地区智能制造企业,年内新增校企合作单位10余家、优质岗位300余个,构建起“党建搭桥、校企共赢”生态。各系党支部协同联动,依据企业需求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同时建立企业信息库并动态更新岗位需求,切实筑牢就业根基和防线。
榜样引航,赋能促进提升
学院以“就业榜样”为关键抓手,充分发挥其榜样引领作用,激励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与素养。通过定期举办优秀学子事迹报告会、校友论坛等活动,邀请考研就业领域优秀毕业生分享经验。各系党支部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技能比武、考研就业指导、简历义诊等特色活动,实现党组织对就业工作的全过程渗透。针对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实施分类培养,持续提升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推动学生技能证书考证率和考研率稳步增长,其中党员毕业生实现全员就业。
21机自1班唯一女生沈李祥,是一名学生党员,身兼班级团支书、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机械创新协会会长等多职,多重角色的叠加并未阻碍她前行的脚步,反而让她在学业与竞赛场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大学期间她获得校级以上奖项80余项(其中国奖12项、省奖16项)。进入大四,沈李祥同学在就业赛道上再创突破:她在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斩获银奖,更在安徽省模拟面试大赛中勇夺金奖——这不仅是学校首次获得该赛事银奖和金奖,她也是全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充分展现了过硬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凭借出色的表现,沈李祥同学毕业前成功签约安徽中电鑫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其专业能力与职业潜力深受企业管理层认可,成为企业重点培养的青年人才。沈李祥同学以自身经历证明,优秀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标签。她既是学业竞赛中的佼佼者,也是学生工作里的领航者,更是职场竞争中的突围者。作为学院就业典型案例,她的故事将激励更多学子平衡发展、勇于突破,为未来的职业道路积蓄力量,也为学院营造“以榜样促就业”的良好氛围注入强劲动力。
求职启航,管理服务育人
学院将管理服务育人贯穿就业工作全过程,依托多维平台为学生求职启航保驾护航。每年春秋招聘季,学院聚焦学生就业需求,集中开展“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30余场专场宣讲会,为学生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线上通过官网“就业专栏”、官微“机械之声”及QQ群等推送就业服务资讯;线下开展“校友归巢”“企业HR面对面”等活动,邀请优秀校友和企业负责人分享经验、解析需求,助力学生明确方向、提升竞争力。学院还创新推行“红黄绿”三色就业动态管理服务模式:为求职困难的“红色”学生实施“党员结对帮扶”,为有就业意向的“黄色”学生定向推送岗位信息并每周跟踪进度,将已落实就业的“绿色”学生经验编入案例库,供未就业学生学习参考。
学院2024届204名毕业生中,有39人分别考取安徽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贵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达20%(远超学校下达的10%目标),1人国家基层项目(西藏专招),1人地方基层项目(三支一扶),3人参军入伍,3人自主创业,24人在国企就业,许多毕业生入职五矿矿业(安徽)开发有限公司、中鼎集团、亚新科噪声与振动技术(安徽)有限公司、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巢湖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等优质企业,整体就业质量不断提升。2024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达97.55%,稳居全校前列。
未来,机械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下的就业“四航”联动模式,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赋能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