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部署要求,7月1日至3日,巢湖学院组织开展“补足短板弱项,提升教师素质”思政课教师校本专题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名师示范、学情研讨、教学实战等多元化形式,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和教学能力。学院全体教师参加培训,共同探索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路径。
专家讲座:深化理论武装,拓宽理论视野
本次培训立足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要求,围绕锻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目标,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培训会上,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院长张军教授作《网络社会演变中的舆情风险及其治理》专题报告,围绕快速崛起的网络社会、网络化时代的网络舆情演变、网络舆情引发的社会风险、网络舆情风险的治理路径等,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分析网络社会舆情演变规律及治理策略,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
中国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魏荣教授以《推进课程改革 打造思政“金课”》为题作专题报告,立足于高校思政课改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系统阐释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并分享如何基于认同底层逻辑打造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拓宽了思政课教师的理论视野。
名师示范:学习名师风采,提升课堂质量
为强化教学实践能力,培训设置教学观摩与示范环节。全体教师集中观摩第六届、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一等奖获奖教师的教学视频,包括天津大学赵冶、湖南师范大学邢鹏飞、石河子大学王维、上海大学张青子衿等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各教研室结合观摩内容,围绕“如何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如何优化教学设计”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学院还特别邀请安徽省第六届青教赛文科组一等奖获得者郭华老师进行现场示范教学。郭华以《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钢琴演奏中的情感抒发》为题,生动展示如何将艺术案例融入思政教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她结合自身参赛经验,从选题设计、学情分析、课堂互动等方面与青年教师深入交流,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艺术提供了宝贵借鉴。
学情调研:把脉学生需求,优化教学策略
思政课要真正入脑入心,必须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为此,培训邀请机械学院党委副书记李融作《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思政课教学策略》专题报告。李融结合学校近年学情调研数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认知习惯、价值取向和学习需求,建议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互动性,使理论讲授更贴近学生实际。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芳在《亲师信道——关于思政课教师职业的思考》专题报告中强调,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教师职业,敬畏三尺讲台;要常怀“进取”之心,练就扎实本领,克服本领恐慌;要常怀“变革”之心,创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效果;要常怀“育人”之心,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要常怀“感恩”之心,坚持团结协作,不忘砥砺前行。以坚定的信仰感染学生,以深厚的学理说服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引领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教学实战:加强实践指导,提升教学实效
为提升培训成效,培训设置“教学人人过关”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进行10分钟教学展示或说课,由教研室集体评议,帮助教师查缺补漏、优化教学。参训教师表示:“这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特别是教学展示环节让我们在实战中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收获很大。” 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研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创新,用心打造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实效的思政“金课”,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次培训是巢湖学院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完善思政课教师培养机制,通过常态化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竞赛、课题研究、实践研修等方式,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图、文/黄钦 初审/石庆海 终审/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