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前往巢湖市中李村、三胜村等地,开展2025年秋季学期“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走访与沉浸式学习,推动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
在中李村“国家安全教育馆”,师生们走进这个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家安全普及于一体的“新阵地”。该馆充分挖掘当地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以“红色传承+安全育人”为主线,通过图文展板、场景复原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呈现中李村在革命岁月中的英雄事迹与安全斗争历程。馆内特别设置的“革命时期安全防线”复原区,让师生仿佛“穿越”回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切身感受先辈们捍卫国家安全的坚定信念。

教育馆还巧妙运用声光电、沉浸影像、互动投影等现代展陈手段,将抽象的国家安全知识转化为可感可学的生动体验。学生们在此不仅深入了解了革命先烈捍卫国家主权与人民安全的英勇事迹,更在互动中深化了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进一步树立起“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使命意识。


随后,师生一行来到银屏镇三胜村,参观“新四军东进抗日第一枪纪念馆”,以红色研学为载体,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思政课”。银屏镇作为皖江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具有深厚的革命传统。1938年,新四军在蒋家河口打响东进抗日第一枪,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揭开了华中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

馆内陈列着泛黄的书信、斑驳的武器、珍贵的历史文献,配合场景复原与影像资料,真实再现了新四军将士在蒋家河口战斗中以少胜多、英勇奋战的壮烈场景。讲解员动情讲述“无名战士舍身炸碉堡”“村民冒死送情报”等感人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师生,也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却信念如磐的岁月。
师生们还走进“银屏革命老区展示馆”,系统了解银屏镇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程。展馆通过“根据地建设”“军民鱼水情”“老区新貌”等板块,全面呈现了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的不朽贡献,以及新时代银屏镇赓续红色血脉、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使师生深刻体悟到红色政权、新中国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比课堂教学更具冲击力。”一位学生感慨道。通过亲身体验,大家不仅清晰了解到蒋家河口战斗的历史细节,更深刻领悟到革命先辈“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表示将把红色基因转化为成长成才的强大动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带队教师指出,此次活动旨在将红色资源化为思政教育的“活教材”,引导师生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滋养,筑牢信仰之基,厚植爱国情怀。
下一步,学院将继续深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依托安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更多“走出去”的研学实践,推动思政教育在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情感与理性的交融中实现升华,不断提升育人实效。(文、图/付加佳 初审/屈卡乐 终审/石庆海 发布/丁贝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