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掘井人。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先辈们的英雄故事讲给大家听,讲给年青一代听,激励人们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奋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一代的嘱托,也是“体”悟文旅实践团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目标。7月7日至10日,大别山麓晨光熹微,巢湖学院“体”悟文旅实践团深入“将军故里”河南省新县,通过问卷调研、场馆探访、政校对话、田野实践四维联动,解码革命老区“体育+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密码,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晨昏广场:银发浪潮里的体育温度
清晨五时,新县广场的薄雾尚未散尽,太极拳的起势已划破宁静。实践团成员穿梭于晨练人群,展开首轮问卷调研。金色朝阳下,58岁的李大爷抖动手腕,彩带龙如游龙翻飞;非遗武当拳传承人身姿矫健,引得围观群众阵阵喝彩。“我们这的人,就喜欢在这锻炼身体,体育氛围非常到位,我还参加了半马拉松比赛呢!”舞龙队队长阿姨抹去汗水,指着智能漫步机笑道。当实践团卢文俊、黎巧巧等成员发现多位老人揉着酸痛的肩膀时,当即开设“运动防护微课堂”,演示肩颈拉伸技巧。围观群众纷纷跟练并感慨道:“娃娃教的法子比膏药管用!”
红馆寻根:当体育基因邂逅革命薪火
烈日灼灼,实践团踏入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在镌刻“28年红旗不倒”的浮雕墙前,队员们发放“红色教育与体育融合”问卷,意外发现展柜中磨损的草鞋与大别山露营公园“模拟长征路”的登山鞋形成时空对话。
在博物馆基本陈列展区《风云大别山》里,实践团成员重点考察了1932年5月鄂豫皖苏区第一届体育运动会的历史资料。据记载,此次运动会汇聚300余名运动员,竞赛项目涵盖田径、球类、军事技能三大类。其中跳高、跳远、单杠、双杠等现代体育项目与手榴弹投掷、刺杀、爬山、卧倒等军事训练项目同台竞技,彰显了“强体魄以卫家国”的办赛宗旨。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新集市运动员刘瑞清、高德旺分获女子500米与男子100米奖项,印证了苏区对妇女解放与全民体育的先锋实践。
政校共谋:顶层设计照见融合新径
与新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的座谈会处处弥漫着思维碰撞的火花。局长王巍展开“红绿古”三色发展蓝图:“十年建成健身步道218公里,红色体育设施覆盖12乡镇。”他特别强调,新县2024年接待游客1398万人次,其中红色旅游占比92.5%,体育正成为文旅融合新引擎,并补充道:“7月22日,新县将在将军山举行大型影视特技特效红色实景演艺《红旗不倒大别山》,是新县对自身红色文化的自信,也想让更多中国各地的人们看到新县的‘红旗不倒’。”
实践团指导教师杜锐也发表自身感想:“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新县的红色文化,领悟到了‘28年红旗不倒’的红色精神,也体会到新县人们对自身红色文化的自信和新县文旅体发展融合的成果。”这场座谈会让大学生触摸到政策落地的脉搏——乡村振兴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步步为营的扎实行动。
山野课堂:长征路变身全民健身地标
大别山露营公园的调研将实践推向高潮。攀岩墙上嵌着“飞夺泸定桥”铁索,孩童负重穿越“草地沼泽区”时发出惊呼。“踩在晃动的木板上,才懂红军有多难!”队员陈文谛完成障碍挑战后浑身湿透。
更令人惊叹的是全龄运动生态:彩虹登山跑道蜿蜒入林,篮球场与羽毛球场依山而建,红色主题健身器材点缀其间。公园负责人揭秘设计理念:“市民扣篮时,会想起许世友将军的‘大刀精神’!”这种将历史记忆植入体育基因的巧思,正是新县文旅体融合的灵魂。
信仰淬炼:将军故里的精神洗礼
许世友将军故里松柏肃立。在陈列着大刀的展柜前,团队成员凝视着将军“忠勇为国”的手书。故居石墙上弹痕犹在,无声诉说着“三跪慈母”的铁汉柔情。“将军每日练武的石锁重达百斤”,讲解员话音未落,体育教育专业李金山感慨万千:“这比健身房器械更有历史重量!”
短短数日的新县之行,如同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巢湖学院的学子们以体育之“眼”,洞见了这片红土地上流淌不息的精神血脉;以文旅之“链”,探寻了革命传统与现代生活交融共生的创新密码。实践团记录的不仅仅是晨雾中翻飞的彩带龙、博物馆里尘封的草鞋与运动会的奖状、露营公园里孩子们踏过“沼泽区”时的惊呼,更是一种薪火相传的信念——“28年红旗不倒”的钢铁意志,正化作全民健身的昂扬活力,融入乡村振兴的时代征程。
青年当如是,实践出真知。“体”悟文旅实践团用双脚丈量信仰的厚度,用专业擦亮老区的底色,以青春足迹印证了革命薪火,正通过体育这条活力纽带,在新时代的乡村热土上熊熊燃烧,照亮着更具生命力、更富吸引力的振兴之路!(文/张誉欣 图/李金山、黎巧巧等 初审/杜锐 复审/朱春花 终审/宋明友 发布/杜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