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三下乡”社会实践:探寻传统文化创新之路 感受乡村振兴建设成果

发布时间:2021-08-11浏览次数:484


乡村振兴谱新篇,青春建功新时代。7月中旬,巢湖学院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黄麓镇传统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影响调研团深入黄麓镇进行走访调研。


“九龙攒珠”之乡

717日,调研团队来首先到洪家瞳村开展调研访谈活动。洪家疃,全国第三批全国传统村落,依山傍水而建,先民于明初由江南等地迁居于此,建村繁衍,历经600余年风雨,饱经沧桑。村庄建于坡地之上,西高东低,村子东西各有一口大塘,沟渠纵横,村庄有九条老巷子串联:北边巷、张家巷、徐家巷、大巷、中间巷、黄家巷、井巷、弯巷、南边巷,巷道呈东西走向,巷道修有排水明沟,与民居天井的排水管道连通,每遇大雨,九条水沟滚滚直入池塘,活像九龙戏水,这种“九龙攒珠”的明代古村庄既可免除水患,又富有文化内涵。


团队成员在对洪家瞳村的街道居民进行传统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问卷访谈调查中了解到,当地重点发展旅游业,其院落式古建筑民居住宅,每年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览和参观,且洪家疃村农民文化乐园每年定期举行传统文化下乡表演,如年关期间猜灯谜、写春联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村民和游客参加。20086月,洪家疃村研究中国优秀的传统纸笺加工技艺掇英轩,其传承的“纸笺加工技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众多的社会媒体的关注。


“和平将军”故里

随后,团队成员前往洪家瞳东面的张治中故居进行调研,张将军故居坐落于清水塘畔,坐西向东,背山面水,青砖墙,白泥勾缝,小瓦屋面,典型的江淮民居。工作人员讲述到,张治中系名爱国将领,黄埔系骨干将领,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领导人之一,他对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张治中故居建于1927年,原有46厢共26间房屋,融合了北方院落的布局模式和皖南徽派建筑的部分元素,形制古朴,部分建筑抗战时期被日军烧毁,现存两进两厢、一侧室,共19间房屋,由卧室、客厅、书房、厨房等组成。张治中故居已然成为巢湖市红色教育基地,不仅发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了传统文化,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南有晓庄师范,北有黄麓师范

黄麓师范学校是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于1928年创办的一所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的师范名校,先后历经安徽省黄麓乡村简易师范学校、安徽省立黄麓师范学校、巢县师范等时期,1972年,恢复黄麓师范学校校名,学校有悠久的历史底蕴。调研中校方工作人员表示,张治中故居就坐落在当地的洪家疃村,而洪家疃村是全国古村落保护地,按照政府规划要求,学校建筑风格应与古村落周边环境相协调,尽可能保存古建筑的原始风貌,学校的每一栋建筑都采用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风格,就像是走进了一间历史博物馆,带给我们别样的美丽。


同时,学校工作人员向团队介绍,学校不仅拥有优良的教学措施,还结合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建造了历史文物纪念馆,记录黄麓悠久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前来学校参观的游客有5000余人,有力的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经济文化产业的收入,让黄麓镇真正拥有“名人名校名村”,也带动周边的旅游、就业,为黄麓镇经济建设添砖加瓦。


原山、原水、原村寨

720日,团队来到了黄麓镇的中国厵村,在与村委会主任洪秀清交流过程中,他说道,该项目雄踞巢湖半岛核心位置,群山环绕,植被丰富,水域星罗密布,自然环境极其优越,是巢湖半岛唯一的山景区。秉承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深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田园绘成丹青的规划设计理念,突出勾勒了项目的原山、原水、原村寨。此外,中国厵村也将诗经中的一系列对于景物的描写转化为现实,将孝悌,康养,乡愁,漁耕等传统思想融入进文旅项目中,如桃之夭夭桃园”“关关雎鸠溪流”“方苞方体,维叶泥泥芦苇。这些诗经中的象征,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中国厵村,项目建成后,不仅成为合肥市及周边城市市民重要观光、度假、康养、亲子、农事体验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为黄麓镇及周边直接带来就业机会600余个,为周边居民依托该项目实现脱贫致富做出贡献。


本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深入乡村,走进基层,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文化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的别样魅力,启发了我们青年大学生用汗水书写别样青春,不负韵华不负己。(文/吕子齐、高子寒、戴萃文 图/吕子齐 审/朱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