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三下乡”社会实践:凝聚青春力量 聚焦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8-16浏览次数:745


为调研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乡村打造情况,715日至720日,巢湖学院乡村振兴调研团前往巢湖市各乡镇开展实地走访调研活动。


走近银屏镇三胜村,汲取红色文化养分

716日,调研团队首先抵达巢湖市银屏镇三胜村党群服务中心,三胜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王林带领团队参观了当地红色文化纪念馆。在讲解员详细介绍下,团队了解到三胜村历史上存在的“五个第一”,即新四军东进抗日的第一枪、第一刀、第一船、第一个党支部、以及第一所小学。王林说道,三胜村属于红色文化特色村庄,以当地特色文化为载体,打造红色文化宣传基地,因地制宜打造规范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培养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但目前仍有多项红色文化项目正在挖掘和开发中,长期目标是聚力脱贫攻坚,围绕当地的阵地建设与队伍建设,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新道路。总体目标是建成三胜红色文化旅游线路,以点带线,充分利用当前较为分散红色旅游景点,带动三胜红色旅游线路的建设,相互促进谋发展。


党员干部同携手,不忘初心共奋进

王林在介绍乡村振兴经验时说道,三胜村的特色乡村建设的开发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之处,如在修缮公路与拆迁房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与村民进行沟通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分歧,这时就要求村干部要对村民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及时的调解各种纠纷。此外,资金流转、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也是特殊乡村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三胜村在此建设过程中,吸取了众多经验教训,这为村内接下来的统筹发展也奠定了基础。一个特色乡村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从总体上进行规划,不能想一步做一步。同时也要因地制宜,根据乡村自身情况进行发掘,不能盲目照搬照抄他人经验。也要积极主动地结合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发展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建设,都要深入内里,发掘特色的精神内涵,将乡村振兴注入百姓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莲藕培育勇创新,因地制宜促发展

团队实地考察了三胜村具有代表性的中心村--郭家户。团队成员与村民们的交谈中,团队了解到当地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鼓励并帮扶贫困户种植莲藕、葡萄以及草莓等多种经济作物,利用闲置水域进行集体种植,形成“党委+合作社+贫困户”的新模式发展莲藕产业,实行了土地流转的大户承包经营模式,将农民的土地外包,并给予技术指导与资金补贴,为当地百姓致富增收开辟新道路。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培育文明新风、良好家风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提升农民精神面貌,也大大促进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使农户产业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


深入庙岗乡童坛村,探寻传统农业的新模式

717日,团队抵达了巢湖市庙岗乡童坛村党群服务中心。巢湖市庙岗乡童坛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武成伟接待团队访问。在采访过程中,武成伟向团队介绍了童坛村的基本情况。童坛村位于庙岗乡的最南端,交通不便。内部包括20个中心村(后拆迁至10个),人口约3560人。当地的产业模式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有大量玉米与大豆种植,以“一稻一麦”的土地流转经营模式为核心,经营方式较为单一,且村内交通不便,给农产品的销售带来困难。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后,童坛村积极开发了苗木培育、猕猴桃种植等特色产业,大大改善了农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开辟了一条农业“新”道路。


创新增收促销售,乡村振兴助发展

调研过程中,团队了解到,近年来童坛村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在交通方面,村内修缮到户的水泥路,确保了通行的便利,为今后农产品以及其他产品的运输提供了重要保障;产业方面,童坛村先后增加了苗木培育、猕猴桃种植等特色产业,鼓励村民参与特色产业建设,吸引劳动力回流,同时接纳个体户在当地建民宿,推动产业多样化发展,提高童坛村的知名度;土地资源方面,童坛村积极开发智能小区、安置房,解决了住房保障问题,同时将废弃小学改建为养老服务中心,为村内的空巢老人提供关爱。这些措施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团队在实践考研调查中收获了很多,乡村振兴战略不仅仅是经济、教育以及科技扶贫,还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挖掘地方特色,以文化发展带动经济等各方面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特色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发展,为乡村振兴需要注入更多文化动能。(文/方海燕、程璐 图/许顺新 审/朱玉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