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方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普通话推广,加强人民联系”乡村振兴实践团于7月7日至10日在含山县陶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安徽省级普通话测试员施小琼老师带队,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十多名师生共同参与。
多维调研把脉语言需求
7月7日,实践团采取“点面结合”的调研方式,在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农贸市场、文化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立调研点,同时深入2个行政村开展入户调查。调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三位一体的方法,重点考察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群体的普通话使用现状。据统计,本次活动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开展深度访谈3余次。调研数据显示,当地40岁以上居民普通话使用率不足30%,青少年群体存在“听得懂但说不准”的现象。
创新教学激发语言兴趣
7月8日,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实践团精心设计了“1+N”推普教学模式。“1”是指一个核心课程体系,包括普通话发音训练、日常用语学习等内容;“N”是指多个特色活动模块,如近义词,近形词大闯关游戏等。在陶厂幼托园,团队成员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动画演示、绕口令比赛等形式,让30余名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普通话发音技巧。其中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表示:“老师教的‘普通话发音注意事项’让我明白了如何正确发音,以后我要坚持说好普通话。”
精准服务助力语言提升
7月9日至10日,实践团根据当地实际需求,开展分层分类的语言服务:面向中老年群体,重点培训日常交际用语;面向青少年,强化标准发音训练;面向商户和务工人员,侧重职场用语教学。在陶厂镇,团队为部分商户经营者开展“旅游普通话”指导,针对当地留守儿童开展“普通话伴成长”结对帮扶活动。居民王大姐感慨道:“原来普通话这么重要,以后接待外地客人再也不怕沟通困难了。”
通过几天的实践活动,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普通话推广,加强人民联系”乡村振兴实践团助力陶厂镇推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深刻认识到推广普通话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文/刘雅彤 图/李濮雪、祁雪、蔡苏飞 初审/李陈 复审/孙冰 终审/袁凤琴 发布/孙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