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3月以来全国各地频发的疫情,校园里许多同学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加入志愿者队伍,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逆向而行,用青春的“志愿红”守护同学们的“健康绿”,用青春力量筑起抗疫防线,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些校园里的志愿者,听听他们的故事。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数统学院的朱立国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3月份一直在校内校外参加抗疫志愿活动。寒假期间,他参与到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主要负责整理春节期间返乡人员的信息以及深入基层向群众宣传国家的防疫政策。“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前,我心里很忐忑不安,不知道如何去和他们交流,随着和村民的深入交流,我逐渐克服了内心的恐慌,顺利完成岗位工作。”朱志国在采访中说道。在校内,他在食堂以及菜鸟驿站门口劝导同学们佩戴口罩以及维持秩序,保持距离。忙碌的身影,贴心的提醒,雨中的坚守,点点微光,聚而成炬。“有一份热,发一分光”,朱志国这样表达他抗疫的决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我来说,志愿服务更像是一场志愿者和群众的双向奔赴。”机械工程学院的张博文在谈及对志愿服务的认识时这样说道。从寒假开始的第一天他就奔赴到家乡抗疫的第一线,直到开学的前两天他仍在当地核酸检测现场忙碌,整个春节期间他只在大年三十那天轮休了。当他挨家挨户地上门进行核酸预登记时,他始终把微笑挂在脸上,一遍又一遍地向村民解释登记的步骤。他说:“也许大家只看到了我们的付出,但群众也在用实际行动支持着我们的工作。他们对我们的一句句亲切的问候如同阳光一般温暖了那个寒冬,未来我还将继续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对于艺术学院即将毕业的屠一耀来说,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是他一直在坚持做的事情。从2020年到2022年,他一直都在为抗疫工作而努力着。2020年,在疫情爆发的严重时期,他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于家乡抗疫的志愿服务中,主要从事于防疫宣传、张贴政府公告等工作。在学校,他作为班长积极配合学校常态化疫情管理工作,为班级同学进行心理疏导。在问及临近毕业任务那么多为何还愿意抽出时间参加防疫志愿活动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作为一名党员这些都是我应当做的。”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这样一群青年用责任铸就了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用信念谱写了绚丽悠扬的青春赞歌。
乱云飞渡仍从容,风雨无阻更向前。工商管理学院的田光明作为班长参加了学院组织的食堂文明就餐劝导志愿服务工作,在食堂维持排队秩序,提醒同学们正确佩戴口罩,避免同向就餐。此外他还积极向班内同学宣传学校的防疫政策以及措施,他说:“在这个特殊时期,学校是最安全的地方,我们应该听从学校的安排这也算是为防疫做贡献了。”他表示会尽自己所能支持学校的防疫工作,静待疫情结束春暖花开。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信息工程学院的李子琦在寒假期间积极参加了家乡抗疫志愿活动,协助隔离点工作人员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他对志愿服务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的妈妈就是一名一线抗疫医护人员,因此我也想通过自己的行动为抗疫做出一些贡献。”李子琦说道。他从早上七点起来帮助分餐,打包每层楼的饭菜并备注好房间号以及份数,然后帮助打扫消毒工作区以及缓冲区,再进行中午和下午的送餐工作,到晚上七点结束一天的志愿服务。在志愿服务期间他一直住在隔离点,用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旅游管理学院的贺晓丹有三年的志愿经历,在疫情爆发后她一直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中。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中,她主要负责在门口进行体温检测,她始终用微笑与热情服务。“我会一直坚持初心,肩负起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只有忙忙碌碌的身影以及平平凡凡的工作。在紧张、高强度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付出展现了青年学子对国家的大爱。
一张张青春的面孔,一道道坚毅的目光,一个个红色的马甲,成为这个春天校园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终将过去,静待春暖花开。(文/王凯薇 图/受访者提供 审/陈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