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孔亚琼博士在国际权威期刊《ChineseChemicalLetters》与《MicrochemicalJournal》上发表研究成果,分别展示了金属有机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与环境检测方面的巨大潜力。
成果一:钌金属大环配合物的动态构型转换及其机理研究
该工作设计合成了系列金属大环化合物,通过单晶衍射,研究人员观察到该大环具有多种不同的构象异构体,包括椅式、船式和扭船式。这些构型在溶液中能够缓慢转变,而阴离子种类对这一转变过程起关键调控作用。该工作首次揭示了此类金属大环的动态构型变化机制,为药物载体、开发智能分子器件和新型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发表在“ChineseChemicalLetters,2025,111375,https://doi.org/10.1016/j.cclet.2025.111375”。文章第一作者为我校孔亚琼博士,南京师范大学苏岩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的刘红科教授与苏志教授,以及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华威大学PeterJ.Sadler教授。
成果二:共价修饰MOF实现铝离子的高选择性“开关式”检测与生物成像
该工作利用希夫碱反应,通过共价后合成修饰(CPSM)策略构建出新型金属有机框架(MOF)荧光传感器—UIO-66-HJA。该材料对Al3+识别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生物成像优异等特点。此外,研究者进一步将UIO-66-HJA与PVA复合,制备出柔性、可折叠的荧光薄膜,实现了对实际水样中Al3+的现场、可视化检测。这项研究展示了MOF后修饰策略在构建高性能传感平台方面的强大能力,为开发用于环境和生物医学检测的多功能器件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成果发表在“MicrochemicalJournal,2025,216,114569”。文章第一作者为我校孔亚琼博士,我校本科生张慧同学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我校曹多军与吴蓉老师,以及吉林大学中日联合医院王茜博士。
期刊简介:《ChineseChemicalLetters》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高水平学术期刊,致力于快速报道化学各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影响因子为8.9,是中国科学院1区Top期刊;《MicrochemicalJournal》由Elsevier出版社出版,是分析化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影响因子为5.1,是中国科学院2区期刊。(文、图/孔亚琼 初审/蔡昌武 复审/李川 终审/王小东 发布/崔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