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子工程学院韩悦博士应邀在“2025国际柔性电子与柔性智能穿戴技术大会”上作题为《基于CsPbBr3纳米晶的高性能稳定光电探测器》的学术报告。
“2025国际柔性电子与柔性智能穿戴技术大会”是本领域内一项备受瞩目的顶级学术盛会。大会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催生柔性电子与柔性智能穿戴技术的原始创新与重大突破,聚焦前沿动态,覆盖内容广泛。

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NCs)因其强光吸收、可溶液加工等特性成为下一代光电探测器(PDs)的理想材料,在柔性可穿戴电子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快的生长动力学易导致结构缺陷,增大暗电流、配体阻碍电荷迁移率,降低亮电流、可见光区外响应弱及常用贵金属电极成本高等问题。韩悦博士团队围绕CsPbBr3NCs基PDs的性能优化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构建CsPbBr3/Cs4PbBr6体异质结钝化NCs空位缺陷,提升载流子寿命,制备的金属-半导体-金属型PD在532nm下探测率达4.24×1012Jones,暗电流低至~10-12A;其次,采用TiN电极替代贵金属,与NCs形成欧姆接触并钝化空位缺陷,在505nm光照下亮暗电流比超过104,且稳定性显著优于Ag电极;最后,引入近红外有机材料Y6构建异质结,将器件响应范围扩展至近红外-II区(1120nm),且界面能级的精确对准降低了激子结合能,提升了PD的光探测性能,即使在850nm处也具有99.8dB线性动态范围。本研究解决了缺陷、电极和光谱瓶颈,最终获得高性能、宽光谱、低成本的稳定PDs,为柔性电子应用提供新思路。

电子工程学院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置于核心位置,系统推进人才的引进、培养与使用,并通过有组织、有目标的科研活动,有效整合团队资源,提升整体科研实力。学院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参与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并展示研究成果,持续扩大学科的学术影响力。近年来,学院在高水平科研项目立项、成果发表及科研平台申报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实现了人才队伍职称与学历结构的优化与科研能级提升的有机统一。(文、图/韩悦 初审/宋飞 终审/叶松 发布/苏懂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