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我校校友在各行各业的奋斗历程与卓越成就,传承学校“德学并举 知行合一”的精神,巢湖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校友寻访团于2025年7月深入芜湖、宣城等地,走访几位扎根基层的校友。从智慧农业到光伏制造,从跨境电商到法治建设,校友们以产业报国践行国家战略,用专业力量书写新时代答卷,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生动诠释了巢院校友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使命。
擘画乡村新愿景,农创振兴新活力。在无为市乡村振兴馆,2004届校友沈雄伟展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巢院智慧”。响应国家“双创”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他打造千亩“藕稻蔬种植+农旅体验”生态示范园,投资300万元引入智能化设施与生态循环模式。“农业创新不是口号,是科技与土地的对话”,是沈雄伟校友扎根乡村振兴的动力。其创建的虾稻莲藕共生基地,也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典范。
实业兴国新力量,巢院学子显担当。在宣城市宁国市,2015届汪必如校友创办的安徽谨信橡胶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直供特斯拉、沃尔沃、奇瑞、美的等一线企业。在走访中,这位从技术员到销售再成长为企业家的校友笑着给我们介绍了他的创业历程,“制造业升级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坚守”,他的奋斗足迹也是巢院学子投身“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战略”的生动注脚。在安徽信义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2009届校友朱小涛作为公司的生产部部长,带领团队攻坚光伏胶膜技术,助力企业达到光伏产业链制造行业领先水平。在朱小涛等校友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与信义集团、皖维集团等相关企业已合作形成“企业出题、学校解题”的协同育人模式,精准对接“十四五”新能源产业体系建设需求,实现“校促企兴、企育才优”的良性循环。
经济增长双循环,跨境电商赋新篇。在安徽澄碧科技有限公司,2010届校友潘骥风以“数字丝路”的跨境电商销售模式,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其创建的跨境电商平台年销3.8亿元,赋能8个中国制造业品牌触达海外500万客户。“让中国制造和乡土珍品同步走向世界”,潘骥风积极整合国际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帮扶农户实现农产品跨境销售,推动跨境电商业态新发展。
三尺讲台长坚守,基层法治夯基石。在基础教育的一线,无为三中的多位校友,从青涩学子到优秀教师,他们用数十年躬身投入,践行着巢湖学院“德学并举、知行合一”的校训,诠释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精神。在基层法治建设前沿,2010届校友詹永亮,自毕业后便投身律师行业,如今已成为了宣城安泰达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为当地的基层法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提及当前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对基层法治的影响,他认为“人工智能重塑法律服务形态,但法治为民的初心不变,AI时代背景下,法律人的使命依然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用行动书写基层法治的华章”。
校友们的奋斗轨迹,是学校“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的成果检验,更是高校人才支撑国家“十四五”规划实施的缩影。巢湖学院的广大校友,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以智慧农业带来乡村新活力、以技术创新筑牢强国基石、以数字贸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专业精神夯实社会治理根基。巢湖学院将持续汇聚校友的智慧与力量,在新征程中,书写学校与校友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文/纪晨、刘檾菘 图/蔡旭、汪蕊 初审/郑向阳 终审/陈和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