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优秀考研学子系列报道】足球少年的考研之旅——记化材学院优秀考研学子郑强廷

发布时间:2019-06-12浏览次数:2336

郑强廷,男,1996年生,安徽六安人,中共党员,化材学院15级化学工程与工艺班学生。在校期间曾担任班级学习委员、学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巢湖学院足球爱好者协会会长,曾获校三好学生,2次校一等奖学金、1次校三等教学金,安徽省“品学兼优”大学生等荣誉。在201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

和郑强廷学长的初次见面是在学校的操场上。阳光明媚的下午,操场上有很多人踢足球,郑强廷学长信步走来,朝我微微颔首打招呼。有礼貌、阳光,这是我对这位学长的第一印象。伴随着耳边时不时传来的欢呼声,郑强廷学长开始向我介绍他的故事。

为自己的坚持而选择

郑强廷学长看起来内向寡言,斯文白净,与“运动型男”似乎相去甚远,然而他最大的兴趣爱好却是足球。说起考研最初的动机,他笑着说,他决定考研与足球这个爱好脱不了干系,酷爱足球的他,喜欢在操场上汗流浃背肆意驰骋的感觉,一次队友调侃他,要是工作了还有机会踢球吗?郑强廷不假思索地笑着说,那就再读个研呗!笑归笑,考研的想法却就此在心里埋下了,只待“东风”的吹拂来唤醒它!

郑强廷是巢湖学院足球爱好者协会的会长。“刚进入大学的时候,足协人很少,而且大家的技术也不怎么好。我大二的时候当上了足球队的队长,当时很开心,暗自下决心要把足球队带好。”郑强廷学长回忆起这些的时候,眼睛里似乎闪着光,神采飞扬。2017年,他已经当上了足协的会长,这一年他带着足球队,一路过关斩将,踢进了安徽大学生足球联赛的决赛,并拿到了专业组的二等奖。除此之外,足球协会从学校的三星社团升为四星社团,他也是功不可没。“我大一的时候整个足协也就100来人,到我大四的这一年,招新就招了200个。”郑强廷无比骄傲,他觉得自己也算是为推动校园足球发展贡献了一点力量。

脚步坚定的人,不管在什么方面,都具有坚持到最后的耐心和毅力,郑强廷也是如此。省赛前夕校队组织训练,他8月就返校,一直训练到11月。期间他从未缺席、迟到、早退。“当时我们遇上了瓶颈期,怎么都踢不好,内心很挫败,整个队的氛围都比较压抑。”参加省赛的人里,只有郑强廷和另一个人是非体育生,没有系统的训练、没有专业的培训,仅凭对足球的热爱,他们依然选择了坚持,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问他这件事他为何如此印象深刻,他的回答是:因为我发现,不管做什么事,只要你坚持,最后都会成功。也许你现在正挫败、正烦恼,那是因为时机还没有到来,坚持下去的话,迟早有一天你会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为自己的选择而坚持

郑强廷所在的化材学院考研风气非常浓厚,每年顺利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多达百名,其中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苏州大学等名校的也不在少数。“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身处这样的环境,郑强廷考研的想法日益坚定。

郑强廷入学后担任了班级的学习委员一职,这一方面给他平添了要在学习方面作班级同学表率的压力,另一方面作为学委与那些高年级的“学霸”“大神”打交道的机会也自然多了些。通过与“学霸”们的间接或直接的交往,郑强廷发现这些传说中的“大神”其实也很普通,所不同的是,他们都有着超出常人的恒心和毅力。而通过连续三年校足球队训练和比赛的经历,他对于自己的坚持力还是颇有自信的,关键就是选择——考,还是不考?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实力(每年他的综合测评都位居班级前列,三年间两次获得专业一等奖学金、一次三等奖学金),考量了一下研究生之后的就业前景,他最终下定了考研的决心。

“我是从去年3月决定考研的。下决心以后,就开始每天看书,和大部分考研的人一样吧,我也是按部就班地来。”郑强廷学长轻描淡写地讲述着自己考研的过程,言语中并无过多的激动。我忍不住询问:“学长在这段时间里有过觉得特别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吗?”他微笑地看着我说:“或许有吧,但那也仅仅是一闪而过!”暑假那段时间,他在校外租了房子,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去图书馆看书,中午就在三食堂随便吃个饭,下午又继续学习,直到晚上十点左右才回住处。休息之前也会看两个小时的书。这样的学习状态是他考研期间的日常生活写照,或许对于别人而言,这种枯燥的生活持续近半年,未免有些难以接受,然而,郑强廷却甘之如饴:路,是自己选择的,那就要坚持下去。

有人说考研是一条注定孤独的道路,只能自己默默咀嚼个中滋味。对此,郑强廷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说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了个六人考研小组,在最燥热的暑假每天早上轮流去图书馆占座,学习的时候大家不会有过多的交流,但是平时他们会互相鼓励、支持彼此,有谁懈怠了、疲倦了,他们都会互相给对方开导。这样一群有着同样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的人,让考研不再孤独,他们六个人也都坚持到了最后。

回首这一段考研路,郑强廷无怨无悔,不是因为他最终的胜出,而是因为这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为了一个目标的实现,全力以赴!王安石不是说了嘛——“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亦!”

考研场上的“加时赛”

考研成绩公布的那一天,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郑强廷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的初试成绩(包括总分、专业课、公共课)都达线了,忧的是他所报考的东华大学今年分数线较之往年有大幅提升,他未必能如愿进入该校的复试。怎么办?这是一个摆在眼前、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郑强廷没有沮丧,没有被动地等待一志愿学校的通知,而是主动出击——积极联系调剂学校!“就将这个调剂当成是球场上的加时赛吧!”进入加时赛,谁先进球谁能取得主动进而锁定胜局,因而主动出击就显得尤为重要。

考研调剂要的就是信息及时,要的就是“先发制人”——主动联系拟调剂的学校!为了及时获得更多信息,考研笔试成绩公布后他曾两赴上海师范大学,一方面通过接触研一、研二本专业的学长,从侧面了解往年面试的相关信息,做到知己知彼;另一方面争取机会在实验室给老师帮忙、打下手,进一步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同时通过和老师们的交往展现自己的长处,也让他们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强廷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如愿接到了上海师范大学的面试通知,并最终如愿以偿被录取。这场加时赛,郑强廷笑到了最后!

我问他,在上海师范大学里的这段时间,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他静静思考了一会,说:“那里的学术氛围真的很浓厚,晚上我从实验室离开的时候,经常看到学生在路灯下看书。我感觉自己考研是正确的选择,在这样的平台里,我能认识更多比我优秀很多的人,这是一生受益的事情。”

5月底,郑强廷顺利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之后,他没有选择像大多数成功上岸的考研学子或考公学子那样休憩一二,尽情享受自己最后的大学时光,而是马不停蹄地赶到上海师范大学,开始了自己的新征程。

在我修改这篇采访稿的时候,我打通了郑强廷的电话,时值中午12:00,电话那头的他正在学校的实验室里忙着做实验。电话里,我了解到这段时间的他一直在跟着导师后面做项目。如果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比喻成又一场足球赛的话,很显然,郑强廷已经开始提前“热身”了!

陶杰在《杀鹌鹑的少女》中提到,每个人站在人生的三岔路口时,眼见风云千樯,做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里只是沉闷平凡的一天。大学毕业无疑是人生中重要的三岔路口,在这个路口,有人迷茫,也有人径直朝前走去,郑强廷便是后者。短短的采访中,我看见了一个勤勉向上、踏实笃定的学生,一个见解独到、知识储备丰富的前辈、一个阳光积极、敢做敢拼的大男孩,他说他的大学生活里没有遗憾,留下的都是奋斗中最美好的样子。 

记者手记:如果说,当初足球场上队友的调侃只是在郑强廷的心中播撒下考研的种子的话,那么巢院的优良学风就是唤醒这颗种子的东风,而灌溉这颗种子使之发芽的,正是郑强廷辛勤付出的汗水!“小荷才露尖尖角”,如今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属于郑强廷的征途还很长,好在他已经做好准备,提前开始“热身”,人生的球场上,胜利终将属于那些不惜汗水、奋力奔跑者!(文/曹泽霖 图/受访者提供 审/陈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