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旭妈”,我叫做“旭仔”——记化材学院优秀学子李旭

发布时间:2020-08-01浏览次数:2333

李旭,男,汉族,1997年9月生,安徽淮南人。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16级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担任班级生活委员。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担任化材学院辅导员助理。在校期间,学习刻苦,曾获校一等奖学金。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各类校园文艺活动,曾获第八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主持并完成“皖维科技孵化创新基金”项目1项。多次参加爱心支教活动,撰写的《合肥地区农村学生暑期课外兴趣班现状调研》获暑期三下乡活动评比一等奖。曾任党委宣传部大学生通讯社新媒体部负责人,有多幅摄影作品获校内外各级别专业比赛大奖,部分作品被中国青年网转载。在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调剂进入天津理工大学纳米材料专业。

有这么一个小伙子,他身高接近180,体重绝不下于身高,肤色亦不甚白,猛一瞅,活脱脱一个北方大汉,未料一开口,声音却又是浑厚低沉且富磁性,神情亦甚温柔。难怪通讯社的成员,无论学长学姐还是学弟学妹,都称其“旭妈”而不名。每逢此时,小伙子往往瞪圆了眼纠正对方,“我不是旭妈,我是旭仔!”——状极认真,引得听者忍俊不住。每至宣传部值班,老师们也多呼其“旭妈”,其徒呼奈何,同学闻之,复以“旭妈”呼之,且曰“老师呼得,我等呼不得?”久之,“旭妈”之名乃闻彻通讯社!毕业之际,作为师长,特撰此文为其正本溯源——此人大名李旭,木子“李”,旭日阳刚之“旭”,男性!

爱心支教,成就“旭妈”之名

其实,“旭妈”名字之由来,并不全是因为李旭态度可亲,对学弟学妹们做新媒体指导时颇有耐心,这其实也与他的一段爱心支教的经历有关。

大一暑假,作为团队负责人,李旭组建了一支暑期三下乡校级重点团队,分赴巢湖、庐江、肥西等合肥周边县市的乡镇,开展有关农村留守儿童参加暑期课外兴趣班现状的调研。那一次的社会实践给了他很大的收获,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职业选择或者说是职业准备。李旭说,相对于城市家庭普遍比较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而言,新时代的农村家庭也开始注重起孩子的教育培训,但大多数农村家庭对这个问题的重视,还停留在对孩子的文化课教育层面的重视,对琴棋书画、体育、艺术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拓展重视的还不够。

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这期间他联合了几支团队共赴巢湖市散兵镇谢王小学开展支教活动。谢王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在校学生约三百人,受地理位置、经济等因素影响,学校发展和城镇小学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在综合素质上谢王小学学生存在一定劣势。志愿者们急孩子们之所需,为他们带去了绘画、音乐、舞蹈、剪纸、安全教育等素质拓展课程。讲台下,一个小小的孩童瞪大了双眼,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的志愿者老师,手里的铅笔不停地在便签本上记着……那一刻,李旭的内心分明被一种叫做“感动”的东西触动了——他分明感受到了乡村孩子们对素质拓展课程的喜爱!随着单反相机“咔嚓”一声定格的不仅仅是那张照片,这一幕在支教活动结束后一直浮现在他脑海里。

李旭学的本是非师范专业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但这之后的几年间,他利用课余时间一直坚持爱心支教,2018年11月、2019年1月,经过认真准备他参加了教师资格证(化学)笔试和面试,并一次性顺利通过,获得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合格证明》(因受疫情影响,体检和现场确认将于7月下旬开始)。这既是他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多一份备选而做的努力,也与大学期间的爱心支教不无关系。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李旭也会站在三尺讲台上,将这份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也是在那次的谢王小学爱心支教,高高大大的李旭带着孩子们玩得特别嗨,原本就有几分爱搞怪的他将自己搞怪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个孩子突然嚷了一声“老师,你好像我妈妈!”童言无忌,童言最真,李旭“旭妈”的昵称也从校外传到校内了。

校园活动,赢得“旭导”之名

作为一个地道的理工男,李旭却在入学之初便选择了报名参加大学生通讯社的选拔,经过一番选拔,最终他顺利加入了校通讯社!

大学里学生们参加各个组织和社团的积极性往往与其年级的增长成反比,常见的现象是大一加入,大二便有一半人选择退出,大三除部分留任担任各个组织负责人的同学外,其他人大多退出,至于大四那更是“功成身退,绝迹江湖”。李旭却有别于此,在通讯社他是实打实干满了四年!今年5月,作为毕业班学生的他在返校准备论文答辩及研究生线上复试的紧张时刻,他还为官微连续推送的2期《旭仔返“巢”记》提供了第一手素材,告知归心似箭的同学们有关巢院的现状,接近1万+的点击阅读数也从侧面说明了推文的质量!慎终如始,在他的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面试时,对于他选择加入通讯社的新媒体部门我是有着一丝疑惑的,他所学的专业与新媒体的关联度并不大,我其实更愿意选一个文科专业的学生。但他的那句“老师,工科生的精益求精是很符合官微的严谨之需的”打动了我。我也庆幸,官微没有错过他!事实证明,他也没有辜负这个平台!

通讯社新媒体部是一个很有活力的群体,这里的小伙伴思维活跃,每月的选题会上各种思维火花碰撞。进入新媒体部,李旭整个人就像开了挂一样——小伙子思维活跃,这个岗位简直是为他量体定制的一样。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会做微信很简单,但要想做好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拿图片来说,一期微信所需的图片往往多达数十张,图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新媒体部的图片大多靠摄影摄像部提供而不是自己拍摄,这样一来就很影响推文的质量。原因有二,一则靠其他人提供图片较为耗时,二则(也是最重要的)别人所供的图未必符合(或者说,限制了)微信制作者的构思。为此,李旭开始自学摄影技术,通过向宣传部老师以及广电专业的同学请教,再加上通过网络学习,他的摄影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独特的构思角度、出色的构图技巧,与高质量的拍摄图片相得益彰,很快李旭成为了微信制作的高手,每期他制作的微信往往一审就能过关!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断钻研新媒体运营的业务知识,很快成为了新媒体的小专家,我也戏称他为“旭导”!有什么技术方面的问题,他都能及时解决。

这几年,学校的毕业季宣传片、招生季宣传片的素材来源都有他很大的一份功劳,各种重要的大型活动我们也往往派他带人前往现场拍摄。

几乎是从入学开始,能干的他就成为了辅导员的助理,从2016年11月到2019年11月,辅导员助理的职务几乎伴随了他的整个大学生活。从学业指导,到参加学生活动,再到学科竞赛,他尽己所能给予学弟学妹们全方位的指导,学弟学妹们有的称他为“旭导”,他则谦虚地表示这只是一种分享,谈不上“指导”!大学四年,他所在的班级曾中途换过一次辅导员,但不论是哪位辅导员对他的信任都从未改变过,他的辅导员助理一职也从未变动过,问及原因,两位辅导员不约而同地表示,李旭的责任心让他们格外看重他、放心他!

小荷才露,我是巢大最靓的“旭仔”

今年考研,李旭一志愿报考的是湖南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月20日,我通过微信了解到他的初试成绩不是很高,估计上一志愿学校的可能性不大,但好在各门课以及总分都还可以,调剂的余地还比较大。我原本打算安慰安慰他的,小伙子却及时地调整了心态,“老师,我把这个小小的‘挫折’当做是一种磨砺呢,我不会轻言放弃的!”

24日早上8点,他给我发来了自己搜集到的42个接受调剂学校的信息汇总,包括各个学校给他的反馈信息。看得出他的功课做得很细致、认真,一如他既往接手各项任务那样准备得很充分。最终,在众多抛出橄榄枝的学校中,他选择了天津理工大学的纳米材料专业。我想,于他而言,这一次考研之旅的小小挫折还真的未必完全是一件坏事,虽然与一志愿的学校擦肩而过是令人惋惜的,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的最终成功“上岸”无疑又培养了他勇于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的勇气与毅力。

大学四年李旭没有因为忙于社会实践而疏于专业学习,在他心中学习始终是主责主业,用他自己的话说“大学生也是学生,既然是学生,学习当然是我的天职!”为了进一步夯实自己的专业基础,也为将来可能从事的科研工作做准备,他从大二开始就跟着老师开始了他的实验室生涯,也有选择性地参加了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学科竞赛,取得了一些大大小小的荣誉。如学校组织的首届绿色科技文化节、第八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安徽省生物标本大赛等。

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主持的“皖维科技孵化创新基金”项目《基于MgO-TiO₂复合无机陶瓷微滤膜改性研究》,从项目的申报到获批,再到顺利结题,个中辛苦自是无需赘述的。但随着项目的顺利结题,以及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烧成温度对MgO-TiO₂复合无机陶瓷微滤膜支撑体性能的影响》)、申请一项技术专利《一种可拆卸清洗式家用无机陶瓷膜净水装置》,他从事科研的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个良好的开端。“小荷才露尖尖角”,我有理由相信,旭仔终究会绽放“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

采访手记:或许,旭仔不是巢院最顶尖的考研学子——他考取的学校并不是什么“985”或“211”,即使他被一志愿报考的湖南大学录取,他似乎也依旧算不得这一届考得最好的学生。但我却很欣赏他的踏实与勤奋,欣赏他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与无私奉献——2018年12月初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组进校考察,作为学生记者,他也承担了很大一部分的工作任务,当时的他正在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与面试,这一切他全然不曾跟我们提起,这还是我写作此文时计算时间才恍然大悟的!我更欣赏的是,面对困难他不轻言放弃的勇气与毅力。人的一生难免会有坎坷,但有了这种一往无前的进取心,那么风雨之后终将见到彩虹!(文、审/陈小波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