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重温了毛泽东主席的《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的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号召全党上下学习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价值观。主席深情地怀念了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张思德同志,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为什么而生,人为什么而死。共产党也是人民群众,却真真切切是为人民而活。正如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何为宗旨,就是一切工作的重心,一切目标的出发点。
通过张思德同志的事迹我们知道,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个农民的儿子,29岁正值青春年华,面对凶险的境况,仍然关心着他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而自己坦然的面对死亡。这个事迹连同抗洪抢险中的军人身影、抗震救灾现场的红旗、疫情笼罩下的白衣、暴雨中交警额头的汗水、烈日下环卫工人的疲惫,组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冲击着我的心灵,这些普通的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们,在我的心中环绕着一种比明星更加耀眼的光环,让我心里满满的感动。不要抱怨平凡的岗位,别去埋怨枯燥的工作,爱岗、敬业,只要心中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让人民满意的承诺,即使平凡如你我一般,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自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便为着人民的解放而斗争。坐而论道容易,身体力行很难,解放人民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思想的解放,身体的解放,哪一个方面的工作都成之不易。抗战时期为战胜帝国主义而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打倒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而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处,又全力建设新中国,发展经济,改革开放,一步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菜篮子计划和安居工程的实施一心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新时期的脱贫攻坚战则又是关乎民生的伟大工程,取得的成果也是令世界震惊和瞩目。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路上一直取得出色成果。解放一词似乎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遥远,但异常清晰。解放人民已不止是停留在艰苦岁月的口号,更是新时代党员不动的初心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正是因为党的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彻底地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所以接受各界各方的批评建议必不可少。包括党的内部也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完善党规党章,严管纪律以提高为人民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正是有了自我反省,敢于接受批评并作出改正的勇气才会有遵义会议后万里长征的胜利,才会有文革过后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科技昌明,才有现在的自由民主,党民一家,也将会有未来祖国的宏伟发展。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中国共产党并不是云端上的特殊人群,他们来自群众也归于群众,团结是他们的信仰,内部团结也是要团结民众。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团结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团结各党派。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党与群众拧成一股绳,党员内部也是相亲相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样,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党的眼中,没有地位高低,身份卑贱。“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正是这一份的坦诚与尊重,中国共产党才会更加充分地获得最广大群众的信任。
重读《为人民服务》,我体会了张思德灵魂深处那种本真的、朴素的、散发着无限魅力的品质。也正是他触动了我们灵魂深处那些主旋律的平凡品质——中华民族的善根。
如今,在中南海新华门朱红的影壁上,毛泽东同志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格外醒目,提醒全体共产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伟大的时代,永远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 曹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