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 请长缨不负青春

发布时间:2020-12-28浏览次数:3371

黑格尔说:“历史是一堆灰烬,但灰烬深处仍有余温”。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的辉煌会逐渐消散。然而,当历史的灰烬散去之时,那残存下的余温亦可温暖人的心灵,照亮着时代前行的道路。纵观《中国共产党历史》中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艰苦求索的历史,在如今的时代里仍有其独特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及“四史”概念,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四史是包括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内的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筚路蓝缕、伟大复兴的历史,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理想蓝图。

本书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是“四史”中党史的组成部分,从开天辟地一声惊雷,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宣告成立开始,记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屈辱、内忧外患中的时代背景中,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伟大征程。革命的火种点燃在中华大地,沉沉黑夜露出点点星光……

在学习党史时,我们感悟着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战斗到底、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深刻认识到新中国政权的来之不易。我们了解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的先进的科学制度、改革创新的制度、开放包容的制度,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我们赞叹着邓小平1978年把握住世界未来发展的趋势,坚持改革开放,用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深刻认识到当时中国领导人的胸襟和魄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青年学生,在阅读“四史”著作、学习“四史”精神的同时,不可沉溺于往昔的辉煌历史,亦要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首先,青年们应正确运用“四史”精神于实践之中。知行合一是学习“四史”的原则。在深刻了解“四史”背后内涵和蕴藏巨大的力量后,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面对自身、学校乃至国家所遇到的问题,真正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践行与生活之中。之后应以史为鉴,自觉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体悟“四史”精神,学习先辈经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历史作为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教科书”。最后要坚定信心,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我们要以“四史”中蕴含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能力。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不谈何时,只论今朝。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青年从来不是旁观者。决胜全面小康时不我待,决战脱贫攻坚舍我其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平凡又不凡。青年们在平凡中奋起,困难关头迎难而上,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虽未必能像基层党委书记黄文秀、大学生村官秦玥飞那样守护一方,但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多少光发多少热,在平凡的生活中做出不凡的事,亦可成就不凡的人生。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征程已起,只待青年们努力奋斗,以飞扬的姿态给时代交出一份理想的答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的流逝不会让“四史”中的精神褪色,反而在迈向新征程的道路上更具借鉴意义,被赋予更多的时代内涵。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更应砥砺奋进,不负时代重托,学四史精神,扬青春之风。追梦之光,今日到我们之手,愿我们以追梦之光照耀前路,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精彩华章。(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 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