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三下乡”社会实践:寻访先进党员 映照滚烫初心

发布时间:2021-08-09浏览次数:3028

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推动广大青年扎根祖国大地了解国情社情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7月17日至7月20日,全国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巢湖学院‘光荣在党50年薪火相传守初心’安徽省先进党员访谈调研实践团”通过采访九位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先进党员,记录他们对共产党员这一光荣身份的高度认同和衷心追随,传播他们所映照的滚烫初心,让青年一代以优秀老党员为标杆传播他们所映照的滚烫初心,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砥砺奋进,续写百年大党的新荣光。

党员初心 医者使命

“为党为民为病患,利人利己利苍生。”7月17日,访谈调研团团队成员从巢湖出发,来到实践调研第一站——马鞍山,有幸采访到一位六十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洪其进。身为军医,不顾前方炮弹轰炸;舍生忘死,谱写最美白衣战歌。洪其进曾立过三次个人三等功、受过省委省政府、市政府表彰、获得过“先进工作者”奖章等荣誉,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并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在与他的交谈过程中团队成员认识到,正是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才换回如今的和平时代,内有社会安康稳定,外有敌人不敢侵犯。党的正确领导使我国医疗水平得到了提高与完善,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绝对的保障,全民医保的完善施行,也充分满足了老百姓对于医疗卫生的需求。“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尽力尽力履行自己的职责,要百分之百地完成组织上的任务。”这是洪其进对新一代青年人的殷切希望,老一辈革命家用青春和鲜血换来了如今祖国的繁荣昌盛,新时代青年人更应该扛起身上的重担,对标先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受到洪其进老先生的影响,团队成员在高铁站候车期间自发组织志愿活动,帮助乘客将大件行李搬运至安检处,并在乘坐高铁期间帮助列车乘客把行李搬至上方行李架处,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落到实处。

潜心奉献 耄耋不悔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7月18日,团队成员来到实践调研第二站——巢湖党校路附近,寻找到了八十五岁高龄的原临湖宾馆党支部书记、“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王庭兰老人。临湖宾馆是早前县委举行高规格大型重要会议的场所,主要接待各级干部及外宾,王庭兰在临湖宾馆工作期间,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将保密性与安全性做到极致,深刻诠释了“以单位为家,以工作为重”,事无巨细,以身作则,奖惩分明,将临湖宾馆建设得越来越好。

在圩区发生严重内涝的情况下,王庭兰毅然决然舍己为众,积极组织大伙们抵御灾害;体弱瘦小,却能号召大家上山开垦荒地,开展自救行动。“不浪费一点粮食”,这是老人多年来的坚守。丰年要当歉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老百姓每日吃穿用度,最要掂量的便是一粒米,一口馍。过去缺衣少食的年代如此,在仓廪饮食的当下更不能忘却这一点。新冠疫情封城期间,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部署,中国在农产品出口销售受阻、田间管理变得薄弱的情况下完美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和平年代更要学会居安思危,绝不能指望靠国外进口这条路子,一定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紧抓在自己手中。新时代的年轻人要传承老一辈的优良精神,大力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做好本职工作,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独特的光和热,汇聚起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磅礴力量。

忠心向党 一心为公

“初心如槃志不渝笃行致远始终一。”7月18日,团队成员来到第三站——滁州市定远县大庙村,拜访七十一岁高龄的韩锦安老人。四年的入伍经历,让韩锦安明白:当兵不一定上战场才光荣,踏踏实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一样值得自豪。后来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农民,在乡村建设中积极拥护党的政策,紧跟党的步伐,支持党的决定,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一份力量。在交谈中流露出党员的身份给予他发自内心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同样赋予了他忠心为党,一心向公的责任感。在谈及到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韩锦安认可和满意党和国家的政策,时刻关心党发展动向,紧跟党和时代的步伐。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铭刻在心,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关注民生问题,用心办实事、做好事、求实效,全心全意为老百姓谋福利,为人民谋幸福。

采访结束后,团队成员与韩锦安一同做饭,深深地感受到老党员的热情好客,既体验基层民众生活,又通过实际行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更多地为基层群众服务。

青山长存 精神不朽

“一寸河山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7月19日,调研团抵达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金寨县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身处将军县,调研团的第一站便是前往许家大庄采访退伍老红军许家宏老人。采访过程中,许家宏老人谈到作为军人最重要的品质是“退伍不褪色”,他同时对党领导下人民的幸福生活表示感激。第二站调研团前往参观了位于金寨县城区中心的红军广场风景区,景区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绿色”山水景观紧密相联,实践团成员在参观红色场馆、深入了解历史故事的同时,感受到了革命时代的气息。“巍巍青山埋忠骨,红色精神永流传”,在调研团成员整齐嘹亮的“祝贺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祝福声中,金寨县的调研活动圆满结束。

培红护绿 建设青山

“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7月19日,团队成员前往第四站——六安市西河口乡,有幸采访原淠河村林场厂长李善保老人。沿途走来,满目青山,水天一色,恍若世外桃源,但谁能想到曾经这里一片荒芜,毫无生机。而这一切的从无到有都来自他一手创建的淠河村林场。正是这样一份一心目标只为消灭荒山的坚定决心,正是这样一份紧跟党号召、党在我心中的党员信仰,正是这样一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无私奉献,才换来如今的绿水青山,才造就了现在的淠河村。

目前,我国局部地区生态得到明显的改善,生态区位重要地区林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林材及林产品供给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人工林面积达7954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在这些成果的背后处处折射着林业人爱岗敬业的光辉,处处凝聚着林业人的血汗和泪水。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氛围叫和谐,有一种主题叫发展。李善保作为一位平凡的林业工作者,在国家生态文明的繁荣与发展道路上,愿意用默默无闻的奉献尽一份绵薄之力;在林业事业不断发展前进的征程道路上,愿意用兢兢业业的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如今,李善保仍心系林场未来发展建设,希望当地政府安排管理人员间隔时间周期去清理杂草,大力开发宣传旅游,建设自然公园,打造属于本土的田园风光。

忠于教育 勤于奉献

“八十余年人生路,五十余载从教心,桃李天下绽放,脚步依旧匆匆。”7月20日,调研团前往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开展调研活动,本次活动调研团采访的是原巢湖市二中校长——老年教育终身名师李义文老先生。50年的教龄,令李义文老先生对教育行业有着独到深入的见解。他表示建国以来,党领导下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内涵之深、教育程度之高、教育对象之重、教育成效之大以及教育难易度之高前所未有。一个国家能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育,李义文老先生表示发展教育是使我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治国根本之策,他根据自己从教以来的丰富经验,对即将步入教育行业的青年教师提出了建议:新教师在适应期应当过“跳教门”、“攀高门”、“敲城门”、“喜事临门”和“自然入门”这五关;好教师应当有“三要”、“四能”和“五力”。当被问到自己党员身份和教育工作的联系时,李义文老先生表示党员身份与对教育的努力和成绩成正比,而这种努力和成绩又是对党员履行职责最好的监督和鞭策。最后李义文老先生希望未来中国教育工作者忠于教育,勤于奉献。

不渝初心 振兴乡村

7月20日,调研团抵达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钱店村,采访原村长王聿品老人。路遇商家卸货上货,团队成员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以奉献精神收获新光荣。“十四五”计划当前,国家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党员的力量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村党员是贯彻落实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领头羊”,是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王聿品老人在担任村书记、村主任期间一直着力于乡村发展建设,他曾带领村民修建水坝,大力发展农村水利建设,也曾带领村民植树造林修建林场,为乡村的绿化献出一份力量。对于自己所做的建设,王聿品老人只用轻描淡写的一句“我只不过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微不足道的事情罢了”来概括。采访过程中,王聿品老人回忆到自己出生于红军家族,他的父亲于1952年加入生产队,他从小受到家族的影响颇深,已然将党作为自己的信仰。在入党后的岁月里,他以党为信仰,秉持着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着力发展农村建设,当好“领头羊”,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脚沾泥土 胸怀真情

“以博爱照亮人间,用真情传递温暖。”7月20日,团队成员来到本次实践的第八站——六安独山镇怀华寺村,拜访已79岁高龄的原独山镇怀华寺村支部书记晏九柱。如今的怀华寺村树木参天,碧水潺潺,既有自然风光的独特之美,也有相逢民俗的无限韵味,谁曾想从前的怀华寺村是远近出了名的穷乡僻壤。

晏九柱担任书记的十五年里带领全村人民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积极开发具有怀华寺村特色的旅游业、种植业,为后续打造现代化油茶基地打下坚实基础,实现自给自足的乡村经济;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制定围山护林、(特定时间)禁猎禁捕等环保政策,构建全村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加强精神文明、乡风文明建设,以教育事业为支撑,大力完善乡村教育事业,怀华寺村村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得到了整体提高。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实现怀华寺村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发展。如今的晏九柱老人仍在为乡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用时间和行动教会新一代青年人一定要为百姓干实事,在其位谋其职,担负起自己应担的责任;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发光发热做栋梁,投身于国家的伟大事业,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扎根基层 坚守初心

“扎根基层为人民坚守初心感党恩。”7月20日,团队成员到达本次访谈活动的第九站——六安市独山镇,采访原村支部书记荣发英老人。她早期是妇女主任,宣传、贯彻党和政府在农村的方针与政策,带领组织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后来在乡村建设中,排除万难,亲力亲为,带领村民修路、修塘。作为一个党龄超过半个世纪的老党员,荣发英无论身处在哪个岗位,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不离不休,并且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生动诠释着“党员精神之花永不褪色,为人民服务的情怀永在心中”。新时代不断发展,新时代的基层建设工作也步入现代化、科技化,荣发英希望立志于在基层建设干一番天地的后辈们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坚守党赋予的使命;高度重视群众信访诉求,用心用情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为纪念先烈,缅怀军民连心的鱼水深情,铭记历久弥坚的初心,团队成员参观第一将军镇——独山镇红军街。迎风飘扬的旗帜,熙熙攘攘的五角星广场,随处可见的红色标语,在为广大群众提供传承红军故事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红色旅游文化的发展,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整个访谈活动共历时4天,红色江山红色路,青春力量青春行。巢湖学院“光荣在党50年 薪火相传守初心”安徽省先进党员访谈调研实践团成员分别前往巢湖市、马鞍山市、滁州市定远县、六安市独山镇、金寨县等五个地点,共走访了9位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党员,以访谈的形式获取“老党员”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通过对老党员的走访,实践团成员们看到先进共产党员们对于党和祖国的忠诚之心,感受到他们凡事讲求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和老一辈革命志士为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新征程上,老党员们的滚烫初心,是引领更多党员的“灯塔”和“明灯”,历久弥新。每一次的采访活动对实践团成员来说是受益匪浅的,采访队员在与优秀党员的交流中得到一些理论和思想上的升华。在一次次谈话中了解到要做一名合格党员所要作的努力,同时也体会到前辈们对新一代年轻人的深切期望。(文/洪志欣、汪纾航、黄佳宜、李运琪 图/陈古凡、周雨晴、王丽 审/尤逢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