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院“抗疫”故事】浓浓青年意 悠悠志愿情

发布时间:2022-04-12浏览次数:1140

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在巢湖学院有这样一群青年,他们不辞辛苦,助人为乐。即使在疫情时期也不退缩,用青春在皖江大地谱写出一曲乐章,用热情散发着点点星辉。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电子工程学院20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郝荩祖说:“一开始是因为堂姐的原因,我才接触到志愿工作的,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与志愿的乐趣。”从刚开始投入志愿工作到现在,郝荩祖多次参加阜阳市医院疫情就医指导、社区疫情防控、志愿交警、校园清扫等志愿活动,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学校封校期间,他也义无反顾地担任食堂志愿者,抗击疫情。他笑容满面地说:“我名字里的荩祖,有报效祖国的意思。虽然我做的事情很微小,但我相信它一定是有意义的。”在学校食堂做疫情劝导员时,他通常会先与同学打个招呼,再主动提醒学生戴好口罩保持距离,会让同学们更乐于接受。在参加这些志愿工作的过程中,自己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变得更加耐心细致了。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对他而言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外国语学院21级英语师范专业的罗曼也一样热爱着志愿服务工作,学习和志愿服务占据她在校期间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入校几个月的时间里,她参加过十余次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志愿活动,参与四次疫情期间食堂防疫劝导工作,其中她共带队十余次。面对疫情,她更是及时响应学校号召,带领同学进行志愿防疫劝导工作。她认为志愿者的作用不仅在于维持疫情时期的秩序,还能同学们带来安全感。罗曼热爱着志愿工作,柔弱的身躯中蕴藏着一颗强大的内心。在担任学校防疫劝导员时,一站就要几个小时。即使这样也不会喊累,看到学生有序排队比什么都值得。相比一个冷冰冰的喇叭循环播放防疫措施,志愿者的关心更有温情。她说:“志愿者站在那里不发一语,却什么都说了;看似什么都没做,其实什么都做了。我们站在那里,却不仅仅只是站着。”花会开的,疫情也终将会过去的!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拥有热忱也就拥有了不灭的灵魂。

眼盛星河,心向远方。经济与法学学院20级法学专业的董含馨说道:“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友爱,这是精神上的共鸣,我愿意一直从事志愿工作,用有限的时间去做一生难忘的事情。”在学校进行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时,她在教学楼和接种点之间来回穿梭,为同学答疑解惑,有时一整天都不能休息。品学兼优的董含馨已经利用空余时间参加了十余种志愿活动工作。其中包括新冠疫苗接种服务、第十二期汤山爱心学校、光盘行动等。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20级学前教育专业的沈子怡在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丰富的志愿经历带给她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在学校进行全校核酸检测时她更是深受触动。即使烈日高悬,全体工作人员也没有人停下手中的工作。就算是吃饭时间,医护工作者也顾不得被汗湿透的衣服,依旧念叨着“快点吃、快点吃,马上继续工作了。”沈子怡表示,在与志愿服务事业双向共惠的关系中,参加志愿活动已经逐渐成为生活中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她会坚持走好自己的志愿路,这项工作更像是一位人生中的良师益友,纵使前路漫漫布满荆棘,也能与它相伴披荆斩棘,到达彼岸!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年不仅拥有强健之体魄,也有着古道热肠的精神。体育学院20级体育教育专业的刘长学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从2018年成为注册志愿者以来,他参加了多期汤山爱心学校调研活动、南山烈士陵园扫墓活动、长三角高校大学生重走革命路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启动仪式、巢湖学院核酸检测志愿服务等。为学校隔离人员送餐、在食堂值班、校园核酸检测引导这些工作对他来说都是能提升自我帮助他人的机会。学校安排全体师生每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因此,他几乎每天都有工作。为隔离人员送餐,不仅是为了被隔离同学的温饱,也是在告诉他们学校在挂念着他们。他说:“如果有需要,自己可以随时投入到学校的志愿活动中。”青年的魄力就在于能够坚定理想并为之不懈奋斗。

生命是有光的,每个人都会散发出点点星光。这点点星光虽然微弱,但聚合在一起也能形成璀璨星河。

这样一群有光的青年,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汇合在巢湖学院,散作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文/宋孟娟 图/受访者提供 审/陈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