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生风采】甘霖沛雨泽八方 明法致公浩气长——访经济与法学学院优秀学子曹泽霖

发布时间:2022-06-01浏览次数:2213

曹泽霖,女,汉族,2001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人,巢湖学院经济与法学学院2018级法学专业2班学生。在校期间曾任巢湖学院大学生通讯社校报编辑中心部长,在班级担任宣传委员,2021年-2022年在岳西县担任青天乡界岭村兼职团委副书记。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巢湖学院“优秀学生干部”、巢湖学院“三好学生”、巢湖学院“优秀新闻工作者”等。在2022届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法律(法学)专业。

在得知曹泽霖学姐也曾担任过校报编辑部的部长后,我不禁先入为主地对她产生了一份亲切之感,内心原本紧张的情绪也缓解了许多。第一次见面时,她微笑着与我打招呼,给我留下了一个温柔姐姐的初印象,在汤山书苑氤氲的咖啡香气中,我们开始了交谈。

与“法”结缘:爱其所学专其所爱

高考后填报志愿时,曹泽霖本来的意向专业是中医药,由于专业调剂等多方面的原因,她最终进入了巢湖学院的法学专业。“我觉得法学专业和我的个人性格比较契合,我喜欢有逻辑性、具有实践性的工作。”在正式接触到法学方面的知识后,她意外地发现这个方向很适合自己,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培养了对法学的热爱。

大一时,曹泽霖在经法学院刘捷教授的课堂上学习到了刑法的相关知识,激发了她对于深入探索刑法领域的兴趣,她深知本科阶段的学习范围是有限的,想要成为一名刑法方向的律师或法官,需要更高水平的学习和更深入的钻研。“如果有研究生学历的话,在选择自己喜欢的就业方向上的底气也会更足一些。”出于个人发展和就业需要的考虑,她早早地便确定了考研的想法。

在了解了往年法学专业考研的情况后,她先确定了法律(法学)的考研方向,又根据就业的需求选择了考取学术型与职业性相结合的专业硕士学位。虽说取其上者得其中,在确定目标院校时,她做了多方面的考虑,既要满足自己对于更高层次学习的追求,也不能好高骛远;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在综合了地理位置、学校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后,她选择了考取华中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位。

业精于勤:“‘效率、坚持、主动’是我的关键词”

在准备考研的八个月里,计时软件显示曹泽霖总共学习了2219个小时。从一开始备考,她便坚定一战上岸的决心和信心,中途从未想过放弃或退缩。

在备考的初期,难免会有倦怠、不适应的情况出现。每次上午到达图书馆时,看到同在准备考试的学生们都已经背完许多英语单词,图书馆里每天呆到闭馆时间才走的人更是不在少数。每当这时,她的心里难免会有些慌张和不安。“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我每天的精力是有限的,我没有办法像大多数的学生一样每天都保证超长时间的学习。”既然学习的时长上没办法形成优势,那她就努力保证学习的高质高效。将每天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在便利贴上清晰地写下来,每天都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和可行的学习目标,告诉自己,必须要完成今天的目标后才可以休息。就这样一步步实现每天的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坚持了下来。

备考初期,她每天早晨7点起床,从上午8点学到11点,为了避开中午吃饭的高峰期,她会选择早点结束上午的学习,先去食堂吃饭,然后回来午休一会儿,再开始下午的奋战。起初,她会每天给自己预留出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休息,在这段时间里,她会把学业上的压力全都抛在脑后,但是在白天专注于学习的时候,她就会全身心地投入。我想,正是因为她找准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如此自如地备考吧。

到了中后期,她已经形成了一套规律的作息,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在容易犯困的时候大声背诵,伴随着晨光和鸟鸣,一边踱步一边背书,让思维活跃起来,有时一天的微信步数竟然能够突破两万步。背完书后,她会回到自习室继续背诵英语单词,然后开始上网课或做习题,听课时跟着老师的教学制作思维导图,一来便于厘清思路,二来使得自己能够更加专注于课堂。中午午休二十分钟左右后就立马投入到一下午不中断的高效学习中来。吃完晚饭后,再继续把当天的学习目标完成。在考研后期,她每天的平均学习时间可以达到十个小时。在看到便利贴上的学习目标被一项项完成后,曹泽霖的内心无疑是充满成就感和喜悦之情的。她也会适当地给自己一些小小的奖励,保持继续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比起高中许多人在一个班级里齐头并进的学习方式来说,考研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人的战斗。曹泽霖和法学专业的几个同学们会在一张桌子上学习,偶尔交流一下遇到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共享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和一些资源,但是更多时候都是各学各的。这样的模式既给了她独立思考的空间,也能有效地缓解考研过程中的孤独感,解决学习路上的许多困难。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我会说,我是一个很有好奇心和行动力的人。”在还没有开始准备考试的时候,曹泽霖的成绩在班里算不上十分优异,准备考研对于她的专业课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未想过以考研为理由而逃避专业课程。在大三下学期期末考试中,她的成绩名列前茅,如愿拿到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在此之前,她的学习状态更多是被动的,但是选择考研这条道路后,她学会了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去寻求学习资源,主动和同学交流讨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和遇到的问题,能够立马主动地去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主动”也是她能够上岸的法宝之一。

一鸣惊人:别人眼里的“锦鲤”体质

“我的同学和朋友都说我是考试型人格,平时看着默默无闻,但是每次大考发挥得都还不错。”与许多学生不同的是,曹泽霖在谈及自己在备战考研初期、中期和后期的心态变化时,给出的答案是“我是越来越平静的。”

在考研初期,她几乎每天都会经历一个小崩溃,整个人都处在一种非常焦虑的状态之下,经常会在午睡时间超过了原定计划的范围后觉得十分茫然无措,虚度了光阴,为此,她没少和自己生闷气。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曹泽霖已经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计划,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心态也就越来越平稳了。

在距离正式考试还有不到一个礼拜的时候,曹泽霖在图书馆大厅背书时偶然碰见一个同班同学,与她聊天时涉及到了宪法里的一个知识点,聊着聊着,她发现这部分的知识对她来说竟然是一个盲区,震惊和慌乱之余,她抓紧时间专攻宪法,将整本书的知识浓缩在几张A4纸上,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将整本宪法又重新温习了一遍,这才安心。

“在正式考试当天,我整个人都非常平静,甚至有些亢奋,觉得这件事情终于要到头了。”在经历了八个月的漫长准备时间后,她迎来了至关重要的初试。

临考前一天晚上,曹泽霖与网络上的研友们在群里交流的时候,聊到了两个不常见且十分难以记忆的罪名,许多研友不以为然,认为这么偏僻的知识点一定不会考到。结果在第二天的专业课考试中,这两条罪名就纷纷出现在了试题上。

在这两天共四场考试里,曹泽霖都十分稳定地发挥。据她回忆,每考一场试,考场上的人都会减少许多,很多同学因为自身心态的问题根本就没有坚持到全部考试结束,早早地就放弃了,那些认真准备了很久的同学在临门一脚时退缩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她坚持到了最后。即使专业课书籍已经反复背诵了七八遍,在考试过程中,也会遇到完全拿不准的题目,她秉持着“有舍才有得”的心态,对于反复思考都拿不准的题目,尽力去作答,将自己脑海中与之有关的内容全都答上去,保证自己完全掌握的部分不出错,努力地将自己能够拿到的分数全部拿到,最终每一门科目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由于疫情的原因,今年华中师范大学的复试是在线上举行。在准备复试时,曹泽霖又将专业书籍温习了两遍,并且每天在网络上联系不同的人进行模拟复试,锻炼自己的应试技巧,调整心态,以便在正式复试时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复试当天,考官共提出了两个问题,其中一个英文的问题恰好是曹泽霖提前准备过的,于是她十分轻松地对答。在考官提出了超过她知识范围外的问题后,她先是紧张了片刻,随后,在脑海中努力搜索掌握过的知识点,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延伸作答,即使答案不是百分之百准确,她清晰的思路和扎实的法理基础还是让她在复试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许多人听了曹泽霖的“传奇”经历后都开玩笑地称她为“锦鲤”,但是,她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所倚仗的绝不仅仅是运气。平时对于理论知识的积累以及注重把握细节的学习方式,再加上面临大型考试时沉稳的心态,才能够让曹泽霖在许多考试中都“超常发挥”。

志愿服务:愿为家乡的法制建设贡献力量

说起对未来的规划,曹泽霖打算在今年内把法考考过,然后找一些法院或检察院实习,研究生毕业后继续考公,成为一名检察官或刑事辩护律师,或者考取家乡的选调生。

在大三时,她在岳西县担任青天乡界岭村兼职团委副书记。即使是在考研期间,她也义无反顾地进行了报名,因为这是她一直想要去做的事情。到了村里,曹泽霖为村民发放有关惠农政策的传单,十分细致地讲解和普及国家下放的扶贫政策,防止村民因为疫情返贫,帮助村民们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过年期间,有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她会及时登记这些人员的健康状况,督促村民及时进行核酸检测,落实防疫政策。

当时正值大雪封山,曹泽霖跟随村里的书记一起深入大山,为贫困户送去物资和补助。在村里担任团委副书记期间,每当村民之间发生利益纠葛时,她会主动运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且帮村民们写一些合同稿件。在教育水平落后的乡村地区,许多人对于法律都有一种“羞耻感”,他们不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障自身权益,遇到一些纠纷时也不会第一时间想到请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兼职期间,曹泽霖会耐心地给村民们普及法律知识,教他们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侵权现象以及上诉维权的方法。“那些在我们看来好像很简单的事情,对于文化知识水平有限的村民们来说可能比登天还难,只要我们付出一点点的努力,就能够解决困扰在他们身边很久的问题,这让我觉得,我所热爱和正在学习的东西是能够为他人创造价值的。”看着一张张真诚的笑脸,曹泽霖觉得很有意义,今年暑假,她还会继续这份工作。这段经历也为她的职业选择提供了额外的方向,那就是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又是一年盛夏,曹泽霖即将毕业,离开学校。比起不舍,她更想对母校说一句感谢。感谢学校提供的资源和平台,帮助她构筑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阶梯,大学里的每一段经历都在推动着她不断成长为更优秀的人,现在,她也将继续怀揣着一颗法律人的公心,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采访手记:甘霖沛雨润泽八方,曹泽霖学姐给我的感觉亦是如此,温柔的人像是一阵风,又像细雨,用其自身的芳泽感染着周围的人。成长何惧山高路长,祝愿学姐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乘风破浪,不负勇往。(文/潘晨晨 图/受访者提供 审/陈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