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报道】疫情撞上毕业季 巢院学子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2-06-27浏览次数:710

2022年,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1000万,千禧青年正式步入社会。从2022届高校毕业生调查来看,考研人数呈上升趋势,较上一年上升了6.57个百分点,选择企业就业的人数却呈下降趋势,这也从侧面突出了毕业生企业就业率呈下降趋势,找工作更卷更难。2022年中国1076万大学生就业的压力急剧暴增,也将迎来最难就业季。再加上疫情原因,如何在疫情下的毕业潮中,为学生筑好就业暖心巢成为社会各方关切的重点。

对此,2021年6月17日,巢湖学院大学生通讯社“关于2022年应届毕业生在疫情下的就业对策”调研团,赴安徽省合肥市各大高校及人才市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调研团在实地走访调研时发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对此调研团采访了安徽大学的2022年应届毕业生查允哲,她向调研团谈及,最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导致各个行业的行情都不太好,找工作越来越困难,本来毕业前是想要进入一些企业大展拳脚,现在毕业后只想有一个安稳的工作,稳定一点,因为谁也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会过去。自己也已经不再像毕业前一样挑剔专业是否对口,对今后自己在岗位上是否有更好的发展暂时也不再抱有太多要求和期望。

调研团也了解到,因为受疫情的冲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人才需求也越来越精益求精,大多数同学都是选择考研考博继续深造,一方面是提高自身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想要继续观察一下就业形势,部分同学选择直接就业,但也是想要偏于稳定,不太敢冒险,类似于创业之类的基本不考虑。调低预期,踏踏实实干起来,也确实是应对就业寒冬的一大对策。

据调查显示,企业不是不招人或者招人少,而是很多毕业生空有专业但并不专业:学中文的写不好稿子,学会计的看不懂报表,学经济的连供求也分析不出来。而薪资结构不合理,又加剧了这种人才需求和供给端的不平衡。对此,调研团队成员对中国科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李阳进行了采访,他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是通过学校就业办找到的工作,他希望自己经过三五年的沉淀提升以后,再去做一些其他的事业。对于择业,他觉得应该务实一点,不断增加自己的一些实践经验,这样在职场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一些。他建议到大学生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期间都应尽早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找准自己的方向,这样到找工作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另外,团队成员还对目前在做抖音“叮叮喵”幕后的王瑞轩进行了线上采访,他表示对于就业,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尽量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行业,不要畏惧艰难险阻,坚定自己的方向,端正自己的态度。和李阳相同的是,他也建议大家尽早提前明确好好自己的职业方向,多积累一些实践经验,在校期间踏踏实实打好自己的专业基础才是硬道理。

在对合肥市蜀山区创业服务中心进行了实地采访调研中,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向调研团成员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就业数据和相关的就业趋势后,她也建议到“像你们这些大二,大三的准毕业生们,一定要打好基础,在学校好好学习,筑牢科学文化之基,将来才能适应更加多变的就业形势,谨记天道酬勤,事在人为”。社会上的确有结构性就业机会,但只留给了一小批有准备的人。

随后,调研团成员采访了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束海波,他指出,目前政府部门和学校会联合组织校招及校园招聘会等,虽然受疫情影响,就业岗位和需求会相应的缩减,但是政府部门也在努力拓宽就业渠道,就此来说,疫情虽然对就业有影响,但相对较小,真正对毕业生就业产生压力的更多的是企业对人才需求标准的提高和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对于大学生创业,束主任表示,当前形势下,创业对大学生来说是最有机遇的,也是比较艰难的,其中一方面因为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较大,各项政策的出台,对创业起到了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各个行业受疫情影响,行业形势不稳,再加上新兴行业迭起,竞争相对也比较大。最后,他提到,不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要关注政府部门相关政策及社会的发展趋势,不要盲目从众,更不能病急乱投医。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团成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对当前就业形势做了分析与思考,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些应对疫情下的毕业“潮”的策略。毕业生们应该调低预期,即便工资低一点,工作辛苦一点,也先踏踏实实干起来:学生更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降低企业用人负担和风险,让企业更愿请人,更敢请人;学生也应及时关注注政府部门相关政策及社会的发展趋势,关注当前形势,明悉未来发展方向,才能行稳致远。如此,才能真正筑好就业的暖心“巢”。(文/赵志成 图/马和荟 审/陈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