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道】青春“推普”行 声传家国情——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践团赴巢湖市开展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4浏览次数:28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于2025年6月30日至7月6日深入巢湖市黄麓镇合群村和凤凰山街道向阳社区,开展为期一周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抓手,通过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的活动设计,在基层群众中架起语言沟通的桥梁,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校地协同:量身定制推普方案

实践团在筹备阶段就与当地村(社区)两委建立深度合作机制。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精准把脉:合群村儿童普遍缺乏普通话启蒙环境,村民日常交流以方言为主;向阳社区虽有一定普通话基础,但家庭场景仍存在“方言依赖”现象。针对这些痛点,团队特邀文学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骨干教师文春凤担任指导专家,创新设计“推普小课堂”“象棋语言角”“绘话家乡”等特色活动,形成“专业引领+趣味互动”的推普新模式,确保活动既有实效性又具吸引力。

童声筑梦:让普通话在基层生根发芽

在合群村的文化活动室,志愿者们化身“推普小老师”,通过绕口令擂台赛、诗歌朗诵会、情景对话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孩子们矫正发音、提升表达能力。象棋桌前,“马走日、象走田”的规则讲解成为生动的语言课堂,孩子们用普通话热烈讨论棋局,既锻炼思维又增强表达自信。在“纸飞机载梦”环节,孩子们认真写下“我想当老师”“我要说好普通话”的美好愿望,让梦想随着五彩纸飞机翱翔蓝天。


向阳社区活动中心内,文春凤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以“看病问诊”“视频通话”等生活场景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解普通话的实用价值。居民们跟着老师反复练习“n”“l”等易混淆发音,现场笑声与掌声此起彼伏。在“绘话家乡”活动中,孩子们用稚嫩但标准的普通话描述画作:“这是村里的新路灯,晚上亮堂堂的”“社区花园有蝴蝶,我每天去看”……质朴的语言中饱含对家乡的深情。

推普硕果:从语言工具到情感纽带

活动结束时,合群村的孩子们送上亲手绘制的“我们一起说普通话”涂鸦画,社区居民主动分享“跟着孙子学拼音”的家庭趣事。这些温暖瞬间,生动诠释了推普工作已从单纯的“语言工具”升华为紧密联系城乡的“情感纽带”。当村民用普通话自豪地讲述家乡变化,当儿童用标准音深情诵读诗歌,共同语言的魅力正凝聚起文化认同的强大力量。

据统计,此次实践活动累计服务群众100余人次,发放推普资料和调查问卷近200份。巢湖学院文传学子以专业素养和青春热情,让普通话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催化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新动能。(文/陶祖辉 图/何雨凯、施星宇 初审/沈洁 复审/孙冰 终审/袁凤琴 发布/崔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