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挖掘巢湖地区红色底蕴与非遗价值,激活文旅融合新动能,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巢风遗旅”调研实践团于7月1日至7月8日赴巢湖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团队指导老师袁晓琳的带领下,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实践调研等形式,探寻有巢氏文化、红色精神及非遗技艺。以青春视角探寻文化根脉,书写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实践篇章。
寻根有巢氏,解码文明基因
调研团首站走进巢湖市博物馆,在“有巢氏”主题展馆内,通过史前文物、场景复原及数字影像,系统了解“构木为巢”的文明起源脉络,团队围绕巢湖民歌、洪氏银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专题研讨,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困境以及创新发展的潜在机遇。在洗耳池、有巢氏公园,成员们漫步亭台楼阁,研读碑文典故,探寻传统文化呈现,感受自然景观与文化传承融合的独特韵味。成员们同园区游客、安保人员展开交流,了解公园凭借文化底蕴闻名及改善环境举措,掌握非遗传播现状,收集创新文旅体验建议。
探访红色故居,赓续精神血脉
在李克农将军故居和张治中将军纪念馆,调研团通过书信、照片、作战地图等珍贵文物,重温两位将军的爱国事迹与革命历程。团队成员在参观人群中随机访谈,了解公众对红色文旅资源认知,发现游客对讲解和互动形式的需求;与故居管理工作人员展开交流,聚焦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新路径。调研团围坐交流探讨红色文旅推广路径,思考如何让红色资源更受游客关注,成为巢湖文旅中的亮点,推动红色文化从静态展示向动态参与转型,让红色精神在互动中代代相传。
对话非遗传承,激活民间智慧
7月4日,调研团走进巢湖市文化馆开展访谈活动,与非遗办负责人对接,了解巢湖市共有89项非遗项目(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2项),并就传说类占比突出、经济效益薄弱、年轻群体认知度低等问题提出合理且可行的建议。为了解柘皋镇非遗与特色产业发展,调研团走访特色餐饮门店,明晰柘皋早茶、传统手工艺品等产业传承创新困境与电商赋能、文旅融合新机遇;走访洪同庆百年老金银店,了解市级非遗洪氏银器制作工艺与传承故事,体会传统技艺传承坚守。此外,调研团深入巢湖民歌、剪纸等非遗项目一线,先后走访巢湖剪纸传承人胡顺林与民歌传承人雷玉君。成员们倾听民歌从田间传唱到新时代演变的历程,了解剪纸作品中承载的地方文化记忆,与传承人交流深耕技艺的故事及传承面临的人才断层、认知度低等困境。团队成员还体验纸笺、剪纸等传统技艺,探讨民歌与旅游融合路径,梳理出利用新媒体宣传、文创开发、校园推广等传承推广思路,助力非遗焕新。
汇聚多元声音,共绘发展蓝图
调研团在各类调研场景中,与当地居民、游客交流,收集对“非遗+旅游”发展的看法,如在柘皋镇、卧牛山公园、红色故居等地调研时,了解民众需求与建议。积极联合其他实践团队开展共建交流活动,携手探讨非遗传承创新路径,互享调研发现、激发创意灵感,后续团队将整合调研所得,助力巢湖市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此次实地调研活动中,从古老传说到红色文旅,从古镇探脉到非遗传承,团队成员们不仅深刻认识到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更是发展的动力。展望未来,调研团期望能够激发巢湖文旅在新时代的生机与活力,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文/浦文华 图/刘琦 初审/袁晓琳 终审/管超 发布/崔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