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号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感悟廉洁精神、涵养高尚品格,寻廉巢湖,立德修身——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赴环巢湖开展廉洁文化传承调研实践团于7月1日至7月7日开展廉洁文化传承调研活动。此次实践活动由指导老师汪鹏程带队,实践团全体成员参加。
探访将军故居 感悟廉洁风骨
实践团先后走访巢湖三将军故居,团队成员们深刻领悟到和平将军张治中恪守咬口生姜喝口醋的母训,清廉正直,不饮盗泉。布衣将军冯玉祥,极力反对铺张浪费,与妻子结婚也只是四菜一汤;传奇将军李克农,身处敌营内部,独闯龙潭虎穴,在腐败泛滥的敌方阵营中,依然严格自律,洁身自好,即便后来功高位显,也始终保持艰苦朴素。队长单志强感叹道:“在三将军尚廉戒奢的风尚引领下,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一定要在当代青年身上传承下去。”
包公故里寻廉 千年清风永续
带着对近代廉洁风骨的思考,实践团奔赴合肥包公园,探寻中华廉洁文化的源头活水。廉泉井旁,清冽的井水映照着学子们年轻的面庞,传说中贪官饮此水会头痛欲裂的典故,让他们深刻体会到“清泉鉴心”的寓意。
在包拯威严的塑像前,实践团全体成员自发列队,齐声诵读其名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铿锵的声音在园中回荡。队长单志强说道:“包公的这句话,穿越千年时空,依然如黄钟大吕。它揭示了廉洁为官的核心:内心纯净无私,行事光明磊落。这份精神,是民族脊梁,更是我们青年修身立德的明镜。”
团队成员积极与前来参观的游客交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先生道出了朴素而深刻的见解:“廉洁啊,就是‘取之有道’。凭真本事、靠诚实劳动得来的,拿着心安理得;不该拿的,一丝一毫都不能伸手。”这番话引起了成员们的强烈共鸣。
深入基层一线 廉洁治理生动实践
柘皋镇汪桥村的“家训上墙,挂牌亮户”机制,则让廉洁文化变得可触可感,融入千家万户。受访人向同学们介绍:“我们每年都组织提炼村民的优秀家训,评选出的‘好家训’不仅会上墙在村里集中展示,还会给这个家庭悬挂特制的荣誉牌匾。”实践团采访了几位在村头纳凉的村民。“以前村里攀比风气重,谁家办红白喜事都怕丢面子,讲排场,负担大得很。”大爷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好了,墙上亮家训,门口挂‘廉’牌,活动讲家风,风气正了,大家的心思都放在互帮互助、搞好生产上!”
“这不仅是标准,更是村民共同商议的公约。”小联圩村村委会受访人向实践团介绍道。他指出,过去红白喜事中的攀比风气加重了村民负担。为此,村红白喜事理事会广泛征集民意,形成了一套村民认可的操办规范,并在新风文化礼堂显著位置长期公示。“标准公开透明,攀比少了,负担轻了,节俭办事的新风自然树立。”受访人强调,“理事会成员由村民推选,负责监督执行并定期评议公示,让‘廉洁’在村民最重要的生活仪式中变得具体可感、有规可依。”
在城区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廉政之窗”区域,图书角汇集了党纪法规读本、廉政理论研究、典型案例剖析等多种读物。此外,团队成员了解到社区还常态化组织开展廉洁戏曲展演等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递廉洁理念。社区受访人表示:“我们就是要让廉洁文化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场景,抬眼可见,随手可及,在潜移默化中入脑入心。”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堂鲜活的廉洁文化实践课,更是一次锤炼初心的实践之旅。同学们将以廉洁自律为准则,将实践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使命,贡献青春力量。(文/徐惊心 图/张国扬 初审/汪鹏程 终审/管超 发布/崔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