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用专业知识为特殊教育赋能,7月2日至4日,巢湖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艺’心‘益’意,点亮繁星”特殊儿童帮扶团在指导老师张碧影、汤重的带领下走进合肥市蜀山区思语儿童康复中心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创新采用艺术疗愈与心理辅导深度融合的方式,精心为“来自星星的孩子”搭建起成长支持平台,用爱与专业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添砖加瓦。
专业赋能,多维疗愈暖人心
7月2日上午,实践团成员抵达思语儿童康复中心后,与中心工作人员开展了对接交流会。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实践团成员依托学前教育、音乐表演、应用心理学三大专业优势,设计了五大特色课程。自然艺术疗愈课程上,孩子们用树枝、花叶制作相框,心理学专业的志愿者同步观察创作行为以评估情绪状态;撕纸面具舞会里,孩子们挑选动物面具,并在志愿者的协助下制作属于自己的面具,提升色彩感知能力;手工课堂融合折纸、盒装设计,让孩子们在参与盒装设计、折纸活动中锻炼双手,精细动作能力不断增强。
“红绿灯”游戏通过将指令和动作结合的方式帮助孩子们锻炼反应能力,为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环境中逐渐适应,志愿者邀请家长陪同参与,循序渐进增加难度,科学助力孩子们的成长。心理沙盘模拟则以“我的家园”为主题,孩子们在沙盘中自由摆放各种物件,构建心中的家园,志愿者捕捉孩子们的内心投射,引导其对世界形成正确的认知。
实践团整合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多学科专业力量,形成“课程设计—心理评估—环境创设”协同机制。前期,团队成员通过与康复中心老师、家长的深度沟通,初步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并对部分课程加以改进,提高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在课堂中,志愿者时刻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对不能跟上课堂进度的孩子进行耐心指导。此外,团队还提前开展特殊教育知识与急救培训,每节课安排两名志愿者全程陪伴,课堂中还有经验丰富的特殊教育老师随时提供指导与支持,确保团队成员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反应,切实保护孩子们与自身的安全。
成果丰硕,点亮微光护未来
活动期间,举办了“七彩成果展”,展示了孩子们的作品,如自然画和折纸,吸引家长全程参与;拍摄的疗愈影像将以Vlog形式发布至社交平台;团队还为特殊儿童举办了一场专属音乐会,孩子们在音乐中尽情释放自己,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与自信。活动结束后,“‘艺’心‘益’意,点亮繁星”特殊儿童帮扶团将持续创作并发布形式多样的特殊教育普及作品,如科普视频、电子漫画等,展示特殊儿童的成长历程,提高社会对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度。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为特殊儿童送去了温暖与专业支持,更让实践团成员在服务中深化“仁爱之心”。教师教育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推动“艺术疗愈+特殊教育”融合实践,为特殊儿童群体更好地融入社会搭建桥梁,让青春力量在公益事业中闪光。(文/王睿瑾、陆亚男 图/徐婷婷、吴茗怡 初审/左劲中 终审/胡传双 发布/崔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