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果,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路径,7月上旬,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赴长丰县马郢村,开展乡村振兴实践调研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问卷调研等方式,聚焦马郢村 “公益+商业”双轮驱动模式的发展实践,深入探究其从重点贫困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转型之路。
调研伊始,实践队对马郢村的整体发展背景进行了系统了解。2014年,马郢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在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人员后,先后尝试发展大田农业、草莓种植等产业,但因土地条件、区域产业分布等问题未能成功。2015年底,借助乡村旅游转型趋势,结合距省会合肥40分钟车程的通勤优势、淳朴民风及未过度商业开发的特点,马郢村开启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并总结形成“马郢计划”。该计划以“城乡架桥、资源互换”为宗旨,涵盖助学、助农、助村三大板块,为村庄探索出了适合自身的振兴路径。
随后,团队将调研重点放在“马郢计划”中的助学板块。通过与当地教育工作者、志愿者座谈,了解到马郢村的助学工作经历了从短期支教到社团制支教,再到本地化助学的发展过程。目前,其助学范围已扩展至周边乡村小学,助力多所学校形成特色发展模式:十一小学依托公益力量与相关教育计划联动发展,通运小学开设了丰富的艺术社团,还有以书法为特色的乡村学校。这些实践成果让团队直观感受到公益力量对乡村教育的持续赋能。
接着,团队围绕助农与助村板块展开深入调研,走访了村内多家创客经营点,涵盖农家乐、文创、种植养殖等多元产业。据了解,马郢村通过“合作社统一运营、创客独立经营”的模式,实现了公益与商业双轮驱动。调研中发现,本地村民约占创客总数的40%,外来创客带来的新思维与本地村民的产业基础形成互补,共同带动村民增收。村民收入来源广泛,包括种田、在创客处就业、产业经营、政府补贴等多个方面。
其次,团队将目光投向马郢村的治理模式与文化建设。在党建引领下,马郢村通过村民议事会、星空学堂等组织实现多元治理,形成了政府搭建平台、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良好格局。为保障人居环境,村内成立了专门的保洁队;同时,“不宰客、友善待人”等约定成为村民自发遵守的不成文村规民约;春晚、敬老节等大型活动,以及各类志愿服务项目,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团队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中“精神富足”的重要性。
调研最后,团队对马郢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当前,马郢村面临研学市场竞争加剧、区域保护影响、团队客流减少等问题,对此,村庄正通过向散客与亲子游市场转型、发展新媒体等方式积极应对。
此次赴马郢村的调研,让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实践团队深入了解了乡村振兴的“马郢模式”,深刻体会到城乡融合、资源互补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团队成员表示,将把调研所得转化为实践思考,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文/潘涵湘 图/实践团成员 初审/马宏智 终审/洪作奎 发布/崔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