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2025年暑期“三下乡”专题】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凤鸣畲乡”文化实践团赴宁国市开展畲族文化调研

发布时间:2025-07-25浏览次数:10

皖东南的七月,天目山余脉的绿意漫过溪涧,宁国市云梯畲族乡的凤凰花正开得热烈。为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助力乡村振兴,2025年7月3日至7月5日,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凤鸣畲乡”文化实践团赴安徽省宣城市宁国畲族乡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三下乡活动由张琼锐老师指导,实践团旨在通过实地走访、民俗体验、座谈交流等形式,探寻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助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云梯畲族乡是安徽省唯一的畲族乡,聚居着雷、蓝、钟三姓畲民,他们的祖先于明清时期从福建迁徙而来,翻山越岭扎根皖浙交界的群山间,在与自然的共生中,孕育出完整而独特的畲族文化体系。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在千秋畲族风情园详细了解畲族的历史渊源、传统服饰、语言文字、节庆习俗等;在当地文化传承人的指导下,队员们学起了畲族语言,从简单的日常用语到特色词汇,一遍遍跟读,感受着民族语言的独特韵律;随后又学唱畲歌,悠扬的曲调里满是畲乡的故事与情怀。

实践团还探访了当地的山核桃和笋干加工点,目睹从原料筛选、晾晒到加工包装的全过程,看着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让农特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深切体会到文化与产业融合的活力。实践团深知,文化保护不能只停留在体验层面,更要为畲乡的发展找到切实可行的路径。为此,他们兵分两路开展调研:一组聚焦文化传承现状,走访12位非遗传承人、30余户村民,记录下“年轻人外出务工导致技艺断层”“非遗产品缺乏市场渠道”等问题;另一组则深入了解当地产业情况,考察茶园、民宿、农产品合作社,梳理出“特色农产品销路窄”“文旅项目同质化”等发展瓶颈。此外,实践团还与当地文旅部门、乡村干部座谈,围绕“畲族文化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展开探讨,记录整理了大量一手资料。

实践团发现,畲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当地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过讨论,实践团提出了“文化+旅游+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即依托畲族文化和自然风光,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开发特色农产品,打造“畲族文化研学路线”,串联非遗体验、民俗展演,田园采摘等环节;开发“畲韵文创”系列产品,将刺绣、银饰元素融入文具、服饰等日用品;建立“非遗电商站”,培训村民直播带货,让畲乡特产走出大山。

从火塘边的古老歌谣到老人口中的畲族故事,从村寨里的田野调查到舞台上的文化展演,“凤鸣畲乡”文化实践团通过非遗记录、产业调研等具体行动,为畲族文化传承提供了青年视角的解决方案。团队成员表示,此次实践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未来将通过校园宣讲、文创设计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畲族文化。实践团指导老师在总结会上说:“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青年一代有责任接过传承的接力棒。这次实践让我们看到,只要用对方法,古老文化就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旅游管理学院始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凤鸣畲乡”文化实践团的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探寻之旅,更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锤炼品格,用青春力量守护文化根脉。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学子投身到社会实践当中,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贡献更多的力量。(文/吴倩雅 图/赵其勇 初审/张琼锐 终审/洪作奎 发布/崔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