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强化队伍建设,助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推动思政工作与职业发展深度融合,11月7日上午,淮南师范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李海燕老师应邀来校作题为“共话成长:辅导员思政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协同路径”的专题报告,各二级学院党委副书记和全体专职辅导员参会。会议由学生工作部部长华紫武主持。

报告会上,李海燕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围绕辅导员思政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协同路径的主题展开深度分享。她首先立足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系统解读了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形势与任务,高校思政工作正面临“五新”的挑战,一是新环境、二是新个体、三是新要求、四是新使命、五是新职责,辅导员需从传统的管理服务者向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陪伴者”转变,职责边界不断拓展、内涵持续丰富。

在分析辅导员思政工作现状时,李海燕客观指出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一,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辅导员往往承担大量事务性工作,精力被过度分散,难以全身心投入思政教育核心业务;其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高但占比不足,多数辅导员认可思政工作的重要性,但实际工作中思政教育的时间投入、内容设计占比偏低,存在“重管理、轻教育”的倾向;其三,理论水平有待提高,部分辅导员缺乏系统的思政理论学习,对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文件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思政教育内容缺乏深度与说服力。
针对上述问题,李海燕给出了具体的提升建议。一是加强学习、准确定位,鼓励辅导员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既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创新理论,也要广泛涉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升理论素养;二是明确目标、发挥所长,引导辅导员清晰认识自身角色定位,避免陷入“事务主义”陷阱,结合个人特长与职业规划,明确思政工作与职业发展的协同方向;三是实践创新、提升能力,倡导辅导员打破传统工作模式,善用新媒体技术搭建思政教育新平台,通过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样化形式,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与感染力,让思政工作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报告会现场氛围热烈,掌声不断。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报告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既指出了问题症结,又给出了破解路径,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华紫武在总结讲话中指出整场报告为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思路与动力,希望全体辅导员以此次报告为契机,认真消化吸收所学内容,对照自身工作查找不足,将“加强学习、准确定位、明确目标、实践创新”的要求融入日常工作,在提升思政育人能力的同时,实现个人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文、图/赵洁 初审/金晶 终审/华紫武 发布/苏懂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