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优秀毕业生】曹丹议:逢山开路 遇河架桥 以诚为先 笃行不辍

发布时间:2023-07-04浏览次数:530


曹丹议,女,汉族,200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浙江海宁人,巢湖学院旅游管理学院19级酒店管理专业。在校期间担任班级班长、权益委员和旅游管理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纪检委员。荣获2021年安徽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三等奖、2021年“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校级一等奖、2020年巢湖学院二等奖学金、2021年巢湖学院二等奖学金、2022年巢湖学院三等奖学金、2020年巢湖学院优秀团干和2022年巢湖学院优秀团员。在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考入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

看完学姐的相关信息后,我便更加迫切地想去了解这位优秀毕业生,想知道是什么支持着学姐在这漫慢考研路上执笔前行,想知道为什么学姐会下定决心“跨专业”考取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想知道学姐怎么在一次次比赛活动中收获技能与经验。


切心守正笃实,方得久久为功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当一个小小的心念成为行为时,便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一生的成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2019年的盛夏,曹丹议与家人一起翻开各种各样的学校资料,挑选着心仪的大学。望着高考成绩,她有时会陷入短暂的迷茫,毕竟这个分数段能够选择的学校并不算太少。在复杂甚至互相矛盾的信息中,她感到了困惑。这时,在亲友的建议下,经过多番对比寻找,她最终决定前往巢湖学院,希望能够在此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青春。此时的她尚且迷茫,也不曾想过将来自己会从一个普通二本考研到211重点院校。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从一开始她便坚信,想要成功必须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豪情壮志和“以诚为先,笃行不辍”的坚毅决心。于是从大一的时候便积极锻炼自己,也对各种活动充满了好奇心,想要尽可能地去尝试新鲜事物,加入了学生会的同时,也参加了各种活动。“压力总是存在的,比方说利用PS制作海报,这在开始时会让我觉得很困难,但是通过学习,不仅顺利参加了这次比赛,也让我掌握了新的技能。”

性格和能力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形成的,而是需要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沉淀和打磨。曹丹议坚信:“一切看似大起大落的瞬间,其实都源自日积月累的习惯和性格养成。”在学习上,做勤奋学习的自律者。她习惯做笔记、喜欢积累,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多写才能加深印象。从公共任选课到专业必修课,她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在每个疑问点上下功夫,以“自己满意”为最低标准,全力以赴每项学习任务。连续三年取得本专业、综合测评的优秀成绩,同时,广泛阅读与专业相关书籍,获得了初级导游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中职酒店管理专业)。与此同时,认真学习英语,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自学了office软件,获得了计算机二级等证书。在工作上,做老师和同学的好帮手。“圣人是肯做功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功夫的圣人”,她一丝不苟,于实处用力,一直相信“责任心+实干+努力”等于她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学生、党支部纪检委员以及班级的班长,她都扎扎实实的干事,踏踏实实的做人。从一名普通的学生到担任班级班长,她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和为人处世的方式。在这里,她得到了班级同学的鼓励,赢得了老师的认可,结交了朋友,收获了友谊。她坚信:“迈稳步子、夯实根基,方可久久为功”,她会用“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的热情和态度,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标准继续她的“人生革命征程”。在思想上,做志愿服务的热心人。她善于明辨,锐意进取。从她递交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开始,她就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提醒自己现在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见贤思齐焉”,向优秀党员看齐。此外,加入了院级学生会学习部,多次举办辩论赛、元旦晚会等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空余时间前往福利院献爱心,参与远阳计划——非遗文化宣传活动,并在亲子阅读营活动中担任班主任,运营超过五十人的社群,致力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三年的时光让稚嫩的面孔成熟,让浮躁的心灵充实,昔日的那颗种子也早已成熟收获。从进入大学第一天的迷茫无措,到大学三年后的硕果累累,一路走来有成功喜悦,更有挫折的泪水。三年的时光,一纵即逝,也使得她从懵懂走向成熟与稳重。

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在考研之路上

2022年3月,她在日程表上记下跨专业考研的计划,了解“跨专业”的学科课程,由此开启了考研之路。“我的考研历程可能相较于别人的会更加平淡,或许是因为我的决心更加坚定,从确定这所学校和这个专业开始,我没有过动摇。根据自己的制定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学习。在出考试大纲那段时间,我身边有许多同学更换了考试书目,不得不换学校或者换参考书,相比之下,我更加幸运。”2023年,她收到了安徽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拟录取通知书,长远的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当初的种子也终于结出了硕果。回忆起长达近一年的跨专业考研备战经历中,她总是觉得每天学习的时间不够,因为学得越多,发现自己不懂的就越多,但每天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只能尽力把重点知识学好。这期间她彷徨过、焦虑过、也兴奋过。“事实上,在学院众多优秀学子中,我的考研升学故事并不是最精彩的,但在长期的准备和实践中,确有许多和其他一路同行的升学伙伴相似的感悟。”

在决定跨专业考研前,曹丹议仔细想过也知道修得硕士学位是一个时间成本较大的工程,且一路上所需历经的身心磨练和知识架构的塑造都是可预见的挑战,一旦半途而废,沉没成本可能是巨大的。所以,在向往蓝袍加身的时刻前,正确的自我评估、全面的环境评估以及明确的未来规划都是当时她十分纠结的问题。

众所周知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降低了信息的获取成本,我们可以轻易地从互联网平台中获取关于考研就业的内容。然而,在复杂甚至互相矛盾的信息中,我们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很难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因而这看似简单的一步,却是成为了考研路上的关键一步,她学习的酒店管理专业以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酒店和旅游行业,但是经过三年的学习,她发现自己对这些方向的兴趣并不是很大,所以在考研的时候选择了跨专业。对于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这个专业,她更多的是兴趣,但是这个专业日后的就业显然也存在着相应问题,所以那段时间她显得非常纠结和迷茫。“期间我也看了其他的一些专业,但是经过了解、比较不同学校的研究生招考概况(主要针对学校是否压分、是否存在歧视、初复试比是否可以接受),最后还是决定坚定自己最初的选择。”曹丹议回忆道。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都有很大的压力。心理上是越到后期越烦躁,近一年的时间每天都面对着日复一日枯燥的生活,“我常常会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意义”。但一次次经验的积累,一次次备考的尝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曹丹议精神意志的磨砺。过程的失败并不会彻底打败一个人,关键是她的心是否有直面困难的勇气与决心。

面对困难的曹丹议从不缺少直面人生关隘的勇气,“因为我是跨专业考研,专业课是从22年3月才开始接触的,所以我所花费的时间更久一点。在暑假之前,上午的学习时间是从8点至11点,下午从2点至5点,晚上从7点至10点左右。暑假之后早上提前到了7点,晚上延后到了10:30。每天学习的时间总是觉得不够的,只能尽力做好自己。”困难不仅局限于心理,还存在于生理。在身体上,长期低头背书颈椎的她时常难受,所以在平时为了更好的备考状态,她选择了花费时间加强锻炼。“困难一直都存在,但学习也不可以因为有阻碍而停止,因此要坚持每天学习。”每天学习虽然听上去很简单,但很多放弃的人都是因为没有坚持这一点。而坚毅的人,如曹丹议般能够日复一日地坚持,克服困难,找到解决办法。

与友同心谋远景,携手共进奔前程

“对我而言是结伴备考更好”。曹丹议在考研期间有一个非常坚定的、志同道合的研友,当提及“一个人备考好还是结伴备战考研好”这一话题时,曹丹议语气充满着欣喜与感激地说道:“对我而言是结伴备考更好”。在备考期间,我们经常相互鼓励,一起缓解备考中的压力,也会一起探讨背书的方法,最后一起成功上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遇到最大的困难,或许是日复一日背书的枯燥和不断更新的时事热点。”背书的枯燥是每个社科类考研人都需要克服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曹丹议自己也找了一些背书的方法,只是面对效果不佳是总归是有些烦躁与失落,想要放弃。在这在关键时候,同期备考的研友提醒她持续积累热点话题,面对不断更新的热点,慢慢来,每天积累一两个,阅读一些论文,从而缓解了这段时间的焦虑。考研的那段日子,上午的学习时间是从8点至11点,下午从2点至5点,晚上从7点至10点左右。暑假之后早上提前到了7点,晚上延后到了10:30。坚持一天两天可能很容易,但是日复一日的焦虑淤积使得人很难不想放松。这时的研友就像黎明的那道光,二者相互督促,相互鼓励。

同时她也说道:“要对研友的定位有着清楚认知。研友的作用也是因人而异,如果研友之间出现矛盾也可能会影响备考心情,面对这种情况,单独备考会是更好的选择。”她的考研历程可能相较于别人的会更加平淡,但她的决心非常坚定,用尽一切办法去面对、扫除考研前的阻碍。备考期间,烦心事主要是在自习室碰到有人吃零食、小声聊天的情况,所以我经常换自习室或者换位置。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习惯了某个自习室某个位置或者是某个位置的某个研友,不愿意为了别人改变自己,但如果在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改变自己是最好的选择。“我是一个心比较大的人,如果研友之间出现矛盾可能会影响备考心情,面对这种情况,单独备考会是更好的选择,不会太纠结,换地方学习反而会让我的学习状态更好。”

“愿此去繁花似锦,再相逢依然如故。”采访最后曹丹议说道:“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学毕业意味着我们将与学生这个伴随了10多年的身份告别,但毕业并不是重点,而是我们下一段人生旅程的起点,希望大家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向前。”

采访手记:有人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为黑夜中航行的舵手点一盏灯。”也有人说:“榜样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舵手的‘凌波至宝’终归在自己手里。”在曹丹议这里,人生是一件自我驱动极强的旅程。正如其微信签名上的“相信即存在,存在即合理。”,需明白,旅途中的踌躇、焦虑和自我怀疑是时常出现的难以避免的“小怪兽”,但要相信,一切困难都抵不过人们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智慧与决心。毕业如期而至,四年前从五湖四海来,如今又到天南地北去,前方旅程,希望吾等皆能直云帆、济沧海。(文/大学生通讯社记者 周其文 图/受访者提供 初审/郭超 终审/张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