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优秀毕业生】高致远:坚守热爱 不负热爱

发布时间:2023-07-20浏览次数:397


高致远,男,2000年12月出生,共青团员,山东青岛人,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专业19级学生。在校期间曾担任院学生会干事,大学四年期间,高致远不曾松懈,曾获首届安徽大学生绘画大赛三等奖、安徽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三等奖、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三等奖、巢湖学院2019级皖南写生展一等奖,以及“优秀学生”称号,并曾获校级奖学金。在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考入广西艺术学院综合绘画方向专业。

在我的第一印象里,学习与艺术相关的知识的高致远应该是与众不同的人,所以炎热的天气没有影响到我对高致远的好奇,我们相约线下采访。当我们见面之后,我却发现高致远其实是一个内敛的人,但我不因此而失望,反而更让我好奇高致远把他的艺术气息藏在了哪里,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我开始了采访,一个被温和内敛包裹住的火热灵魂渐渐在我脑海中清晰。


坚守热爱——“我不是天才,但我做到了热爱。”

跟许多直到高三才因为专业课成绩不理想而选择走艺术这条路的人不同,高致远自小就接触美术类的事物,从小时候的兴趣辅导班,到高中选择艺考,到大学选择专业,再到如今成功考上艺术类的研究生,高致远自始至终都走在这条道路上。美国教育学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致远热爱着艺术,但这份热爱却不是理所当然。“兴趣和热爱是不一样的,兴趣是刚开始的那份新鲜感,它会驱使着你以最大程度的努力去做某件事,而热爱是在这股新鲜感过后你依旧能坚持去做这件事。世上存在着时时刻刻都对艺术充满着新鲜感,兴趣与热爱并存的天才,我不是天才,但我做到了热爱。”高致远如此对我说。

能够理直气壮地说出这样一番话,背后的付出可能超出想象。“其实挺难熬的。”高致远由衷地说。四年,准确来说是七年,自高中打算走艺术这条路的时候,它就彻底成为了高致远生活中的一部分。高致远的人生不是剧本,这一路上所遭遇的困难不会因为他高喊着“热爱能战胜一切”就消失不见。“其实现在很多人对艺术类专业的认识有偏差,觉得我们能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很轻松惬意,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高致远回忆着说。艺术类的学科往往比其他类型的学科更重视练习的作用,所以高致远的大学四年基本都是与画纸画笔作伴。当你所喜爱的事物已经变成作业、任务、要求,循环往复地出现在你面前时,“热爱”这件事是非常困难的。

在一开始,高致远还不能适应这种转变,“那段时间我看着画板就莫名烦躁,对我画的每一幅画都不满意,被我撕碎的画纸数不胜数,那是我距离放弃最近的时候。”高致远坦然地对我说。最大的问题不是外界的压力,而是高致远的心态,他无法找回之前对待艺术的感觉。“那感觉就像昨天还在和我谈笑风生的朋友,今天就成了挥舞着皮鞭的农场主,而我是那只骡子。”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但一个习惯的消失或许只需要一天的松懈。这并没有成为高致远放弃的理由,他开始回忆以往面对画板的感觉,完成画作后的自豪感,将这种感觉刻入自己的骨子里,这才没丢失这份热爱。

坚守热爱——“我抗拒,但我更渴望”

当爱好成为生活,人们该如何在日复一日的枯燥往复中坚持最初的那份热爱?

高致远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对我说:“我最难熬的一段时间是我参加活动最频繁的时候,因为不仅不能落下平时的学习和练习,额外还要进行对活动知识的学习,还要完成参加活动的作品。就拿我参加过的安徽省大学生原创动漫大赛来说,动漫对我而言其实算是陌生的一个领域,所以每天我都恶补有关动漫创作的相关知识,除了上课和日常练习,我还要抽出时间去练习学到的新知识。那段时间真的是十分紧绷,就连吃饭都是坐在画板前面吃。室友们也很担心我的状态,因为那时常常会出现跟我说话却得不到我回应的情况。”虽然十分难熬,但高致远却不讨厌这种生活。

“我一直都认为‘累’的近义词是‘充实’。”高致远这样说。虽然没有休闲娱乐的空闲,但这也说明他的时间有被充分利用,时间很宝贵,现在即将毕业的高致远对于这一点更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我很感谢当时的我没有放弃,没有浪费宝贵的时间。”高致远对我说,他很享受忘我的境界,享受一心一意做一件事的感觉。他告诉我:“我的确抗拒着枯燥的重复,抗拒着疲惫的练习,但我更渴望着重复中出现的不一样的转折,渴望着练习后肉眼可见的进步。”高致远说他也没法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其实这就是他最完美的答案。

不负热爱——“我想要往前走”

我询问高致远,热爱也好,坚持也好,到最后到底是为了什么?怎么样才能叫作不负?“对于我而言,不负,大概就是不放弃,往前走,传下去。”高致远对我说。

我询问他如何解释“往前走”,选择考研是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高致远对我说:“其实对于考研,我没有受到当下考研热的影响,也没有当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迷茫,我自始至终都坚定自己考研的想法。”人要往高处走,高致远践行着这句话,但高致远追求的不是名利或地位,他追求的是艺术这条道路上更深刻的领悟。“我觉得要对得起热爱,就要从一而终地往前走,高中选择艺考,大学选择艺术专业,现在选择考研,也是为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来还会往前走。”高致远对我说。

对于高致远来说,考研不是目的,但并不意味着考研这件事很轻松,即使艺术类的研究生不要求考晦涩难懂的数学,但英语和政治对于专修艺术类的高致远依旧是一大难题。备战考研的那段时间,他的生活是三点一线,寝室,图书馆,画室。“只是听我说,你就能想象到那是多么的枯燥无趣,”高致远笑着对我说;“但这还不是最难的,最让人绝望的点在于,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时间,而且是一段自己的努力无法得到及时反馈的过程。”因为考研考公的热潮,近年来选择考研的人愈来愈多,但大部分都是因为内卷的加剧而被迫投身到考研的浪潮里,没有目标和理想作为灯塔,人们很容易就迷失在这浪潮中,无法上岸。“我很庆幸自己有热爱和理想,正是如此,我才能够向前走。”高致远对我说。

不负热爱——“我应该传下去”

我们聊到高致远的实习经历,在一所小学里当美术老师。我便询问他是否在未来也选择做老师。高致远回答说:“我的确打算当老师。”这次的实习给了高致远很不一样的体验,尤其是身份的转变,从讲台下听课的学生变为讲台上授课的老师,两种不同的身份需要完全不同的心态去对待,也是这种反差,让高致远更能理解老师这种职业。“尤其是,我的学生是小学生,这需要我更加注意教学方式。”只有当了老师才能体会到老师的感受,在高致远还是学生的时候不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现在高致远也体会到了老师面对学生的不理解时的无奈。“他们还小,很调皮,老是不听我的话,让我很头疼。”虽然是抱怨的话,高致远脸上却洋溢着宠溺的笑容。

“至于我为什么选择去当老师,其实还是想着不辜负我对艺术的热爱,我想把这份热爱传递下去。如果有学生因为上我的课而喜欢上艺术,那或许会给我带来自豪感和成就感。不是什么崇高的理由。”高致远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但我并不觉得这个理由有何不妥。不会有人无缘无故就爱上某件事物,这必然是受到某些人某些事的影响后产生的结果,高致远对艺术的喜爱一定也是受到了谁的影响吧。之后,高致远给我讲述了他去六安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经历,在那次活动中他所采访的老红军让他对“不负热爱”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高致远带着敬佩的神色回忆道:“那些老红军年纪真的很大了,在平时或许连话都讲不清楚,但一说到曾经的军旅生涯,他们就侃侃而谈,但他们不谈自己,不炫耀自己的功绩,不抱怨当时条件的艰苦,就只是跟我们讲述他们的事业,他们的目标。我就被深深的感动到了,能够付出生命的热爱,即使几十年的光阴也冲刷不掉的刻骨铭心的热爱,这才是真正的热爱啊!”虽然战争取得了胜利,但战争的过程绝不会让人想要主动回忆,但这些老兵一遍一遍地向后人讲述他们的事业,他们的故事,不是为了让后人铭记他们的功劳,而是为了把他们所热爱的这种精神、这即使让他们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伟大事业传承给后人。传承就是如此,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会有传承。高致远被这种滚烫的热爱所感染,也想着把自己这份对艺术的热爱传承下去,这才萌生了想成为一名教师的想法。“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把老师比作园丁,现在才明白,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我所种下的热爱的种子也能开花结果,那么我就对得起我这一生热爱。”高致远这样对我说。


作者手记:热爱是一种火焰,能够点燃你心中的激情;热爱是一种力量,能够让你忘记一切困难与痛苦;热爱是一种信仰,能够让你看到更高的频率和更广阔的世界。热爱是人生最美妙的体验之一,因为只有热爱,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但无论是什么热爱,都需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我由衷地钦佩高致远对艺术始终如一地热爱,由衷地祝贺他能够考取到研究生,站上更为广阔的舞台,也由衷地希望他能够保持住这份初心。(文/韦雨森 图/受访者提供 初审/郭超 终审/张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