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载春秋,三尺讲台镌刻无悔誓言。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董艳教授以匠心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不凡的华章。她用智慧点燃学子梦想,以坚守诠释师者情怀,生动展现了新时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卓越风采,成为教育战线上一面鲜艳的“红旗”。
党建引领聚人才:“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一面旗帜”
担任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书记期间,董艳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基层党组织不仅是战斗堡垒,更应是凝聚人才的平台。”她带领支部成员打造“双带头人”工作室,鼓励归国留学教师加入欧美同学会,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谈及此,她目光坚定:“我们要让每位教师都成为一面旗帜,在教书育人中传递信仰的力量。”
课程思政“五位一体”:“翻译教学里藏着中国心”
“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价值观的传递。”董艳创新构建“课程思政课堂+一流教材+项目+示范课+专著”五位一体育人体系。她以《商务翻译》课程为例,分享了如何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融入案例教学:“学生在翻译‘一带一路’倡议文件时,会主动查阅中国政策背景,这种文化自信是潜移默化的。”她主持的省级课程思政项目成果丰硕,主编的《英语语法汉解》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语法解析,成为安徽省一流教材。“教育要像盐溶于水,思政元素需自然浸润学生心田。”她这样总结。
语法研究中国化:“为英语教学打上本土烙印”
深耕英语语法研究多年,董艳带领团队探索“中国路径”。她牵头组建本土化教科研团队,联合集美大学、广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虚拟教研室成员单位),开展课程共建。“我们研发的语法课程不仅注重理论,更强调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她出版的《徽派古建筑文化传播研究》专著,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数字传播,更好地理解新时代数字赋能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谈及初衷,她笑道:“语言教学不能‘唯西方化’,我们要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
跨洋传播文化:“让世界听见徽州的声音”
2019年,董艳通过国家汉办选拔,赴美国犹他州教授汉语。教学中,她巧妙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学生们不仅在汉语水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更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主动了解并喜爱上中国,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理解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她在悉尼国际论坛策划“徽州古建筑文化与环巢湖地区文化”主题展,用数字化手段呈现古建筑之美。
荣誉背后的初心:“教育是点燃火种的事业”
从校级教学名师到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主讲人,董艳最珍视的身份是“教师”。“看到学生用翻译技能为地方服务,或在海外成为中华文化传播者,那种成就感无可替代。”董艳自豪的说道。26年春风化雨,董艳用创新与担当书写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答卷。她像一座桥,连接着党建与育人、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正如她所言:“教育者的使命,是让每个灵魂都有方向,让每份热爱都有回响。”这或许正是“三八红旗手”精神的最佳注解。
(文/樊振华 图/受访者提供 初审/郭超 终审/张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