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入局 以探索求知寻觅乡村振兴之路 ——记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江燮风

发布时间:2025-04-08浏览次数:10




初见江燮风学长,是在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前,热情好客的江燮风顶着三十多度的炎炎烈日出来迎接我们一行,江燮风现工作于谢裕大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内主管销售方面。谢裕大茶行,致力于研发、销售原产地名茶。19世纪末20世纪初,谢裕大茶行遍布九州各地,又通过外商洋行将茶叶远销远东与西欧,有“名震欧洲四五载”之美誉。晚清洋务重臣张之洞欣赏其诚信经营的理念,亲笔题下“诚招天下客,誉满谢公楼”;后又有新安画派大师黄宾虹盛赞谢裕大为“黄山毛峰第一家”。谢裕大茶行,实为中华老字号茶行之翘楚。公司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于一体,属于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初步了解 深入浅出

他邀请我们进入谢裕大茶文化博物馆并向我们介绍茶文化博物馆中相对特色的内容,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有关安徽茶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规划,在江燮风亲切认真的句句讲解中,茶文化在我的内心建立起一个初步框架。茶叶博物馆里有六个厅,分别是茶史厅、茶萃厅、茶事厅、茶缘厅、茶具厅、茶俗厅。参观以后,我发现中国古茶的分布区有云南、海南、浙江、台湾、广东、福建的很多地方,也知道了茶按照制作方法分为六大类,分别是绿茶、红茶、白茶、黑茶、黄茶和乌龙茶。

践行使命 因地制宜

后续在与江燮风的交流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江燮风谦虚谨慎,探索求知的态度。曾国藩曾有言“事在局外呐喊总是无益,唯有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江燮风自毕业回到家乡以来,与其团队便一直在思考如何打造出一条适合黄山发展的茶叶销售方式,黄山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决定了它发展的独特性。他表示,信息化时代,电商是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寻找优质主播进行相关培训,与当地农户取得产品和市场的有效对接,帮助更多更好的茶叶销往全国各地,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传播的快速性与及时性,帮助全国各地的人了解安徽茶文化。

奋斗力行 锤炼作风

江燮风回忆起大学生活,直言那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好时光,他当年读书时的工商管理学院叫做经管法学院,在班级曾任生活委员及团支部书记,院级青协任部长,班干部经历不仅丰富了江燮风的大学生活,也帮助他与学院老师和不同专业的同学有更密切的交流。他表示,在学院青协的工作经历给他的收获最大,初入大学,进入学生组织,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逐渐熟悉各项工作流程,每学期前做好工作规划,在不同的时间段做不同的事情,无论是到小学支教还是前往敬老院关爱老人,这些精彩难忘的实践活动经历都为江燮风的大学生活里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学期末的评比工作中,他总是奋勇当先,积极主动带领部门成员准备好评选的相关资料,在此期间他也熟练掌握了ppt的制作方法,ppt制作这项技能在他现今从事的工作中也大有裨益。“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不到结果敲定的那一刻,江燮风总不会轻易懈怠,他在班级任团支部书记期间,也始终保持高度的自觉及谨慎的工作作风,辅助老师解决班级建设存在的各项问题,致力于搭建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桥梁纽带,通过上传下达,帮助完成班级学风建设。

志同道合 奔赴未来

他谈到在大学期间遇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在自己的成长成才路上发挥了很多不可替代的作用。身边也有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学,玩闹有之,但大多数时间还是在认真学习的,学校学到的很多专业课知识,例如税种的分类计算,在现今的工作中也常常适用,班委的经历在工作中也发挥了很多作用,逻辑思维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要低头做事,学会架起框架,抬头做好规划同样重要,及时回头看,总结反思,要有上进之心,懂得将行为与实际相结合,既要做好面子工程,也要重视“里子”工程,做好诸上种种,方能实现自我飞跃。

 

采访手记:在田垄上耕耘,在殿堂上做事。江燮风学长将矢志不渝,躬身实践,用脚步丈量徽州土地,用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帮助徽州茶叶畅通销路,实现自我的进一步跨越。(文/王荣荣 图/受访者提供 初审/金晶 终审/管超)


版权所有 巢湖学院 Copyright © Chaoh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校址:安徽省合肥市安徽巢湖经济开发区半汤路1号 邮政编码:238024 皖ICP备020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