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 2025年秋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微视频创作实践教学通知

发布时间:2025-09-28浏览次数:718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实践教学,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根据《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现就2025年秋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微视频创作实践教学安排做如下要求:

一、实践活动主题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以微电影创作为主要形式,以学生视角、艺术手法展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品鼓励学生创作原创剧本,题目自拟,主旨须健康向上,体现正能量。

二、实践活动主体

各授课班级以小组形式参加,每组不超过6人。每组选定1人为小组组长,负责组内各项工作。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完成微电影作品创作,经授课教师初审初选后,根据评价得分每教学大班遴选3件作品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秋学期学生微视频创作大赛。

三、作品要求

1.微电影类型

一是学生讲解类,如学生讲解课程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某一知识点,并辅以案例展示等。

二是师生互动类,如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进行深入探讨,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点评为辅。

三是微纪录片类,如以“身边的榜样人物”为题,用微电影的语言,纪录现实社会生活、人物、事件、故事,反映真人与真事,突出现实性和思想性。

是自由创作类,如用表演情景剧或动漫设计等方式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或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期待。

鼓励学生多尝试第三种创作类型,走出校园,观察现实社会。此类主题的微视频创作将予以一定加分。

2.创作手法

视频作品中使用资料、图片、外景实拍、实验和表演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应符合教学内容要求,与讲授内容联系紧密,技术手段选用恰当。选用影视作品或音乐、图片以及自拍素材,应符合国家相关版权法律法规,并注明素材来源,一般不选用地图类素材。涉及人物访谈内容时,应加注人物介绍。视频动画的设计与使用,要与课程内容相贴切,能够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动画的实现须流畅、合理、图像清晰,具有较强的可视性。

3.署名要求

视频片头部分须标注“巢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名称、学生主创团队负责人(即小组组长)等基本信息。片尾部分明确标明小组所有成员在视频创作过程中的不同分工。

4.技术规格

作品时长不少于5分钟,不超过15分钟(压缩至700M以内)。提倡新颖的视听表现形式,画面清楚,不抖动、不倾斜。音频要求发音清晰,内容与视频画面同步。字幕运用准确得当,无错别字,无漏字。

5.作品命名

视频作品命名参考如下:2025级市场营销1班第一组微电影《反卷风暴》。

四、时间安排

1.时间安排

教学第6周:学习委员、思政委员收齐微视频分组和选题汇总表见附件1,上交授课教师。授课教师汇总后交给“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

教学第13周:学习委员、思政委员收齐作品,并严格按照作品命名要求汇总,上交授课教师。

教学第14周:授课教师遴选优秀作品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秋学期学生微视频大赛。

五、实践教学考核

1实践教学成绩主要由授课教师考核,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综合考核,给出成绩。(具体标准详见附件2

2本次实践教学的成绩将计为2025年秋学期“思想道德法治”课程期末考试成绩。

六、奖项设置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5年秋学期学生微视频创作大赛将设置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2个,获奖结果将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公告栏里进行公示。

、相关要求

1.微视频实践教学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级各位同学务必认真对待,精心创作,坚决杜绝抄袭,一经发现,组内所有同学成绩将计为0分,并追究相应责任。同时,同组同学需分工明确,各自承担相应职责,严禁“搭便车”现象发生,如发现此类现象,在创作过程中未发挥作用的同学的成绩将计为0分。

2.马克思主义学院各位授课教师是各授课班级学生微视频的指导教师,务必认真指导,严格把关,力争产出佳作。

附件1:2025年秋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微视频创作分组及选题汇总表.docx

附件2:2025年秋学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微视频创作评分细则.pdf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

2025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