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汉英口译》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2-06-10浏览次数:622

英汉/汉英口译》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代码、名称

课程代码:FL2064213

课程中文名称:英汉/汉英口译

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Chinese/Chinese-English Interpreting

1.2学时与适用对象

学时:理论教学8学时+实验实训24学时

适用对象: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英语(师范)专业

1.3 课程属性

1.3.1 课程地位

英汉/汉英口译是英语专业三年级必修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该课程通过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公众演讲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基本的口译能力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必备技能,也是用人单位看重的英语技能。

1.3.2 课程性质

英汉/汉英口译》是英语专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属于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建立在听说读写译基础上的综合能力实训课程课程能够使学生了解口译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技巧,同时向学生传授口译的基本理论和译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学生未来从事口译活动打好基础。

1.3.3 课程与课程群的联系

本课程与《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语音》、《英汉/汉英笔译》等基础课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英语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在国际化背景下,更好的将所学专业知识综合应用于实际交流工作。其前修课程是《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对本课程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课程教学设计

2.1 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本课程设置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从英语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依据由易到难的原则,设立教学项目,通过大量理论与技巧学习、技巧训练、口译练习,使学生了解口译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技巧,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译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2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课程目标、内容和学生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重视课上的口译方法探究性学习、课下的口译准备与训练,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重视教学法的学习和研究,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并积极实施教学方法改革,努力实现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具体教学组织设计上,要以真实口译任务或模拟口译任务组织教学,积极推广探索“教学做”一体化、情境式教学、互动式教学。

3.课程目标

3.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通过大量理论与技巧学习、技巧训练、口译练习,使学生了解口译的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技巧,同时向学生传授口译的基本理论和译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使学生深入理解口译的特点、过程和主要环节,掌握相关技巧,为学生未来从事口译活动打好基础。

 3.2具体目标

3.2.1知识方面目标

掌握口译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技巧,以练习并掌握口译技巧为核心,以口译案例练习为基础,督促学生积累并记忆大量常用口译表达,熟悉交替传译的基本技巧和相关知识。

3.2.2能力方面目标

初步掌握口译笔记、口译记忆、口译表达、语言重组技巧,具备在特定场合下承担一般口译任务的能力,

3.2.3 素质方面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英、汉语言文化素养;规范准确的英、汉语言表达能力;促进跨文化交流、承担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语言工具的使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内容标准

4.1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根据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并能适时修订教学内容;课程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能积极汲取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较为重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大纲、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一致。

4.2教学内容安排

实训项目一:口译认识

【实训目的】通过口译练习,介绍口译的基本理论,基本特点和练习方法;介绍本课程教学要求,教材的安排使用等,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改善学习习惯。 

【实训内容】 

1.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英文自我介绍和中文自我介绍,然后为另一组的自我介绍进行英汉/汉英口译,教师评价分析,与学生探讨合适译法。

2.口译的基本理论,基本特点和练习方法

3.作业:阅读口译认识篇,预习第一课理论与技巧;查找职业译员的相关资料和经验分享,拟定巩固基础、练习口译的学习计划.

实训项目二:口译理解

【实训目的】通过口译练习材料在主题、技巧练习相关的各项任务设计,使学生提高口译理解、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口译表达方面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其全面的英语运用能力。

【实训内容】 

1.训练听取信息,逻辑分析,口译记忆的能力,学习口译笔记的特点和结构安排,口译笔记的系统设计,理解中的应对技巧.

2.教学重难点:听取并分析信息,强化短时记忆,有效口译笔记

【实训步骤】 

Part  Vocabulary warm-up

Part Ⅱ 技巧训练

Part  Interpreting relevant passages

Part Ⅳ 教师评价分析,与学生探讨合适译法

Part  作业:复习,练习剩余篇章,阅读每一课第四节、第五节,预习下一课第一节

 实训项目三:口译表达

【实训目的】通过口译练习材料在主题、技巧练习相关的各项任务设计,使学生提高口译理解、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口译表达方面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其全面的英语运用能力。

【实训内容】 

1.演讲的技巧、数字口译的难点、信息表达的忠实原则、语言重组技巧、口译表达中的应对技巧

2.教学重难点:实现流畅自然、忠实的口译表达,掌握数字口译和语言重组技巧

【实训步骤】 

Part  Vocabulary warm-up

Part Ⅱ 技巧训练

Part  Interpreting relevant passages

Part Ⅳ 教师评价分析,与学生探讨合适译法

Part  作业:复习,练习剩余篇章,阅读每一课第四节、第五节,预习下一课第一节

实训项目四: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实训目的】通过口译练习材料在主题、技巧练习相关的各项任务设计,使学生提高口译理解、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口译表达方面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其全面的英语运用能力。

【实训内容】 

1.译员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译员语言能力的提高、视译的运用与技巧

2.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提高语言能力,掌握视译技巧

 【实训步骤】 

Part  Vocabulary warm-up

Part Ⅱ 技巧训练

Part  Interpreting relevant passages

Part Ⅳ 教师评价分析,与学生探讨合适译法

Part  作业:复习,练习剩余篇章,阅读每一课第四节、第五节,预习下一课第一节

实训项目五:同声传译

【实训目的】通过口译练习材料在主题、技巧练习相关的各项任务设计,使学生提高口译理解、口译记忆、口译笔记、口译表达方面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动其全面的英语运用能力。

【实训内容】 

1.多任务训练、顺句驱动

2.教学重难点:了解同声传译的特点和练习技巧,多任务训练 

【实训步骤】 

Part Vocabulary warm-up

Part Ⅱ 技巧训练

Part Interpreting relevant passages

Part Ⅳ 教师评价分析,与学生探讨合适译法

Part Ⅴ 作业:复习,自主学习书本上课堂未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练习剩余篇章。

 

4.3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1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项目序号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1

1. 介绍本课程教学要求,教材的安排使用等,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改善学习习惯。

2. 口译认识篇

熟练掌握

 

 

2

 

2

口译理解

熟练掌握

4

8

3

口译表达

熟练掌握

2

8

4

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熟练掌握

2

4

5

同声传译

初步了解

 

2

小计

 

 

8

24

合计

 

 

32

备注:教学实践中,英语口译课程的理论课学时分布于实训课中理论讲解部分(包括口译理论介绍,口译笔记学习,口译听力与分析技巧,口译记忆技巧,口译表达技巧的理论学习)。课堂上采取理论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理论为辅,实训为主的教学方式。

5.实施建议与要求

5.1师资条件

教学队伍中讲师2人,助教2人,均具有硕士学位,以青年教师为主,其中课程负责人毕业于南开大学英语口译专业,1位教师毕业于对外经贸大学的英语口译专业,1位教师毕业于南京大学,1位教师毕业于安徽大学,学缘结构合理。课程负责人拥有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ATTI 英语口译二级证书,英语笔译二级证书,并多次参加口译实践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主要成员教学经验丰富,曾承担过《商务英语口译》、《英语口译》、《商务谈判》等课程的教学经历,且为双能型教师。主讲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教学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潜心教学与科研,且能将教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5.2教学条件

5.2.1使用教材

雷天放,陈菁. 口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5.2.2主要教学参考书

雷天放,陈菁. 口译教程(教师用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杨柳燕,苏伟. 口译教程(第二版)[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戴炜栋. 高级口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冯建中. 实用英语口译教程[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林超伦. 实战口译[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吴钟明. 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5.3教学组织

本课程教学严格执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要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任务书、试卷等教学文件完备规范,保存好。

5.4教学方法与手段

《英汉/汉英口译》课程教学团队认真研究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完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思考意识,激发他们对英语口译学习的兴趣,为继续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让学生就某一译文(包括学生自己的译文)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评论自己的译文,从同学中汲取口译操作实际经验。

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开展互动教学,强调个性化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互动。同时将课上教学与课下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有效地巩固课内知识,提供更多口译练习机会。例如鼓励学生课外积极利用网络口译资源,提升自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与深化。

教学方法上,我们依托优质口译实验室设备资源,自主探索出符合本校学生认知特点的特色教学方式:

一.学生自主准备与其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演讲材料,课堂上进行演讲,由其他同学为其口译,最后教师点评,此为口译课堂的热身活动;

优势:1.现场演讲口译,能让学生体会到口译实践中紧张的气氛,并培养灵活的应变能力。

2.学生能够练习掌握日常话题材料口译,激发学生兴趣;

3.日常话题材料相对简单,相对于教材上的口译练习材料,更有利于口译技巧入门;

二.每一位学生口译录音,并将录音回放,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听到自己的录音;

优势:1.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体验口译的紧张气氛;

2.每一位学生都能审视自己的录音,发现用词、语法、语气、连贯程度等方面的问题。

三.口译练习前提供网络资源进行译前准备,具体练习前讲解相关技巧;

优势:1.学生在口译实践前能够进行充分准备,提升口译自信,提高口译水准;

2.技巧讲解与练习相结合,强化学生对口译技巧的掌握

四.教师进行现场示范,尤其是口译笔记示范和口译录音示范

优势:1.学生能够从教师笔记示范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口译笔记的记录方法和记录原则;

2.学生能够从教师口译录音示范的过程中体会口译的表达技巧,灵活处理技巧,以及口译对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及应变能力方面的要求。

通过自主探索符合本校学生认知特点的特色教学模式,学生反应口译课堂更贴合实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口译技巧,对口译更感兴趣,并因口译对英语基础能力要求较高,带动学生对英语其他方面的学习和巩固。

5.5 课程评价与建议

本课程期末成绩采取口译实验室录音的形式,以听音频+口译录音的步骤进行,题型为英汉/汉英段落口译、篇章口译,考查学生的口译实战能力;试题难度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评分过程规范要合理,评分要准确。平时成绩根据平时课堂口译表现、学习态度、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

2 考核成绩表

  

 

  

 

  

 

  

 

考核类别

序号

考核方式

单项成绩(百分制)

权重

考核结果

 

 

 

过程性评价

1

平时出勤、考勤

点名等

20

0.2

 

 

2

课堂表现

课堂口译表现情况等

50

0.5

 

3

作业完成情况

口译笔记情况;课前话题准备情况等

30

0.3

 

 

过程考核总成绩

 

终结性评价

4

录音考核

 

最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