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标准

发布时间:2022-06-10浏览次数:398

巢湖学院英语(师范)专业标准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教育理论知识,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与教学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专业自我发展能力;掌握英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能够在中小学、教育机构等胜任英语教学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英语教育人才。毕业后五年内成长为成熟的英语教师,熟悉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懂得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能在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

2.培养规格

2.1 学制

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2.2授予学位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2.3总学分

毕业要求最低总学分不得少于177学分。

2.4人才培养要求

2.4.1知识方面

1. 工具性知识包括第二外语能力、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和文献检索等;

2.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包括哲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

3. 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英语学科知识和英语教学知识。

2.4.2能力方面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和英语教学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以下三方面能力:

1.基本能力

(1) 了解我国国情和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2)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为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3) 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4) 掌握一定的文献检索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意识。

2.专业能力

(1) 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了解语言教学的基本规律和现代教学方法,具备良好的师范素质和英语教学的能力。

(2)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把握英语语篇的基本特点,具有解读并分析英语各种文体的文字材料和语言现象的能力。

(3)英语翻译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并能将其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具有扎实的英语写作基本功和书面表达能力。

(4)人文素养能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熟悉英美国家的主要文学理论和作家作品等,综合运用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

3.发展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和文献检索能力等;

(2)应用知识的能力包括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实践与综合能力等

(3)创新能力,能在教育实践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实践,能够进行基础的研究工作,具备一定的教育管理能力。

2.4.3 素质方面

(1)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队意识等;

(2)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素养、文学艺术修养、现代意识、理性意识和人际交往意识等;

(3)专业素质包括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方法、求实创新意识、科学素养和综合分析素养等;

(4)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

3.课程体系

3.1总体框架

本专业课程设置由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其中,理论课程由基本能力课程模块、专业能力课程模块和专业发展能力课程模块构成。实践课程由基础实践、英语(师范)专业实践和英语(师范)综合实践三模块构成。

3.2课程设置

3.2.1理论课程

本培养方案中理论课程由基本能力课程模块、专业能力课程模块和专业发展课程模块构成。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由基本素养能力课程和通识能力课程两部分组成,以改变学生知识结构,促进学科交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

专业能力课程体系包括专业认知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认知能力课程模块旨在促进专业的交叉与融合,实现宽口径培养,打造复合型英语(师范)人才。主要设置英语教学等基础性课程。

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突出英语(师范)的专业性,培养学生具备社会需求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本模块分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两部分,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开设英语(师范)专业核心课程;另外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现状和我校服务区域的实际,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努力满足社会需求,服务学生就业。

专业发展能力课程体系,主要是结合社会对英语(师范)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以及英语(师范)专业今后从事的工作需求,开设的发展和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课程体系。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职业规划,选修相应课程。

3.2.2实践课程

该模块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形成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1.基础实践课程

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走向社会应具有的基本工作技能,含“两课”社会实践、军事训练、社会调查,公共基础实验、第二外语听说读写等。

2.英语(师范)专业实践课程

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英语(师范)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巩固课堂基本理论,培养学以致用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掌握英语教学法和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专业见习和实习、实训、专业调查;专业课程设计;科技学术报告。

3.英语(师范)综合实践课程

以综合实习及创新活动为主,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专业训练,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设计;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3.2.3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写作应符合学术规范,可采用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除翻译作品外,一般应使用所学外语撰写。英语(师范)专业应制定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写作、指导和答辩等相关规定,明确指导教师职责、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和质量规范,指导过程应以适当形式记录。英语(师范)专业的毕业论文写作由四阶段工作构成:

(一)开题阶段:当年11月至次年3

1. 设计动员会。

2. 开题报告会。

3. 进入前期准备工作:论证选题,收集资料,开展必要的调研。

4. 开题汇总后,根据选题的内容分配给各论文指导组,落实指导教师,召开指导教师会议。

5. 指导教师给学生下达任务书,负责指导学生定题,资料收集,前期调研和填写开题报告书。

6. 学生开题报告于3月中旬交指导老师处。

(二)撰写阶段:次年3月中旬至5月中旬

1. 进入撰写阶段,次年3月中旬开始。

2. 完成初稿(至次年4月下旬),

3. 完成二稿(至次年5月上旬),

4. 完成三稿,定稿(次年5月下旬)。

5. 按照规定的格式与要求装帧,交给指导教师(至次年5月下旬)。

(三)答辩阶段:(至次年5月底)

1. 成立答辩委员会,指导教师批阅论文,写出评语,评出成绩,推荐优秀论文。

2. 在了解教师推荐的基础上,院领导小组选出优秀论文,组织答辩,结束毕业论文的相关工作。

(四)总结与归档阶段(次年六月底前完成)

1. 院、教研室负责人认真作好工作总结,如实填写工作总结报告表交实践教学科。

2. 有关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全部资料,由教研室负责整理归档。

 

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符合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所有课程都与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方向密切相关,没有因人设课的现象。课程的设置充分反映了在中小学教学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的培养,基本做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英语(师范)专业的各门课程均应达到合格标准。在此基础上,英汉汉英翻译课程申请省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综合英语申请校级Spoc课程综合改革课程。各门课程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现课程的立体化,完善教学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体系。

英语(师范)专业教材建设方面有科学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教材选用整体水平高,版本新。有一半以上的教材是选用近三年新出版的教材,而使用国家规划教材或省级以上精品教材也达十余种。

4.师资队伍

4.1师资规模与结构

英语(师范)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精良的师资队伍,现有29名专任教师,外籍教师2人。职称构成上,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2人、讲师12人,其他中级1人,助教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比例为17.2%学位构成上,29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有2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比例86.2%年龄构成上,35岁以下10人,36-45岁之间13人,46岁以上6人,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教师的比例79.3%

4.2教师专业背景与水平要求

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专任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对外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和相关学科知识比较了解。教师毕业于南京大学等高校,多具有外国语言文学或相关学科研究生学历。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以及教学反思和改革能力;具有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能力。根据英语(师范)专业建设需要,鼓励青年教师以各种形式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有计划地选送敬业精神强、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大的教师脱产进修、访学或出国深造。

5.教学条件

5.1教学设施

学院重视教学条件的改善,逐年分批更新了教学设备。目前院所有教室都配备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条件较完善,设备先进,数量充足,能够满足英语(师范)专业进行多媒体教学的需要,4间语音室全部开放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另外为提高师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我院还建有个多媒体同传口译实验室、一个翻译实训室全部对师生开放。实验室开放数量多,设备利用率高,满足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科技活动的需要。此外,学院给每个教研室配备了电脑和无线WiFi,方便了教师们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目前职的实验室管理员2名,负责全院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的设备管理工作。

教师在教学中普遍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利用高标准的现代化语音室,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同时利用新建立的口译实训室,打通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间的通道。

5.2信息资源

努力建立教学软件信息库和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加大投入购置专业图书资料、专业期刊杂志和电子读物。丰富资料室藏书,购买英语类图书资料。订阅英语类核心期刊。提高图书资料的使用率,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5.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英语(师范)专业教学中的重点。一方面为了强化技能训练,将专业中的各项技能融入实践教学中,专业课中各大模块课程中实践占比提高。这种实践教学技能化的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有演讲与辩论、经典电影配音、英文戏剧表演、汇报演出、各种英语竞赛及社会实践等。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写作大赛、安徽省师范生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赛事达到了以赛促学的作用。

5.4教学经费

学院给英语(师范)专业划拨的教学经费能够很充分地保障英语(师范)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对教学经费的使用有相关制度,并根据英语(师范)专业发展和教学工作的实际状况每年投入最大化,教学经费各个环节分配采取按需分配,保障了教学经费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有专业日常教学经费标准,依据学校统一的经费标准,能满足教学需要,经费执行情况好,效益高。教学经费使用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相关财务制度,建立教学经费预算、决算制度。对重大、重点教学建设改革实施专项支持,保证经费及时落位。有专项经费进行专业建设,主要用于满足培养方案正常开展所需要的各项实验实训设备、教学科研、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保证专业规划顺利实施。坚持本科教学业务费管理制度,采取日常经费与专项经费相结合。

6.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加强质量监控队伍的建设。为保障英语(师范)专业的教学质量,学院设有从学生层面(如教学信息员、学生网上评教等)到教师层面(如教师互评、教学督导评课)的全方位评课机制。各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课程教学和评价方法促进达成培养目标。教师上课必须携带教案、进度表等相关内容,要展开同头课的课程设计研讨、集体备课。建立了全院教师听课制度,全院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节。为保障本科教学质量,学院成立了由主管院长和各教研室骨干教师组成的学院教学委员会,主要负责听课、评教等活动。同时每学年由教研室主任召开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以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此外,学院还召开毕业班座谈会,听取毕业班学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将学生提出的意见汇总,转发相关负责人。

监控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等落实利用检查、评比、展示、交流等形式监控学生作业、教师教案、教师课堂教学。通过教学质量分析、试卷命题,试卷分析等做好教学全面工作的监控与指导。实施听评课活动制度,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和教学督导三位一体进行质量监控。

定期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的措施情况,效果分析。对质量监控中所反映的问题,学院建立有相应的奖惩措施,保障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教研室集体备课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对考试命题优中选优确定最佳考试命题。考试结束后的试卷分析,查找教学中地不足,不断提高。组织全员教学比武,树立典型,带动全体。教学督导听推门课,听课后对教学效果差、学生反映强烈的教师,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导师要实行跟踪听课指导,帮助改进。

具有比较完备的毕业生跟踪反馈体系以及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对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评价,评价的结果用于本专业系统和持续的质量改进。

未来将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机制,提升本专业整体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一方面加快人才的引进,加强外聘教师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大现有师资队伍培训进修的力度,鼓励和支持教师访学锻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是学科带头人队伍的建设;此外,还要加强管理队伍、学生工作队伍和实验教学等等的建设。

为进一步探索产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英语(师范)专业需要继续与中小学、教育辅导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行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扩展现有的实习基地网络体系,新建实习基地,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调动合作单位支持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加强在培训、就业等方面深度合作,进一步建立完善学生实习管理制度以及实习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加强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