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导论》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2-06-10浏览次数:448

《语言导论》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代码、名称

课程代码:FL2064118

课程中文名称:语言导论

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nguistics

1.2学时与适用对象

课程总学时32学时,本标准适用于四年制英语(师范)本科专业。

1.3课程属性

1.3.1课程地位

语言导论》是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专业核心能力模块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的主要目标及任务是全面地向学生介绍语言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能系统地了解语言(特别是英语)的语音、文字、词汇、法、语义和语用等主要方面知识,及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和原则,从而加深对人类语言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理性认识,并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和学习语言的能力。

1.3.2 课程性质

语言导论》是英语专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本位,以适应当代教育和岗位需求的发展和需要,就所需要掌握的语言学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教学,为学生以后的语言理论学习、语言教学能力的发展及相关后续课程的开设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1.3.3课程与课程群的联系

在学本课程之前,学生要先修《英语语音》、《英语语法》、《基础英语》等基础课程,《语言导论》是英语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与《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和《二语习得》等专业课并行,为以后的深造和英语教学奠定基础。

2.课程教学设计

2.1 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本课程依据巢湖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旨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专业自我发展能力;掌握英语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在语言现象和语言素材方面的分析能力;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在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运用,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懂得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能在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具备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能够在中小学、教育机构等胜任英语教学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英语教育人才,

2.2课程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计的依据根据教师岗位对教师语言理论能力的要求以及根据未来职业对本专业学生更高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以任务型教学为指导,设置了英语语言学的教学。(二)课程目标、内容结构确定的思路通过研究性教学和批判性思维的激发和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解英语语言学是英语学习的必由之路和理论制高点。因此,本课程采取微观语言学为主和宏观语言学为辅的教学思路,以语言基本的音、形和意为教学切入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真谛。(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通过课前的启迪和引导、课中的讨论和探究以及课后的归纳和总结,三位一体,逐步推进,让语言学学习者乐在其中,成为语言的智者和哲人

3.课程目标

3.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英语语言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够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视角看待语言,从而认清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规律,为后续的深造和英语教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3.2具体目标

3.2.1知识方面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语言学中的语音和音位知识,特别是厘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掌握词法(形态学)知识,学会词的切分和结构;掌握句法知识,学会句子的成分分析、句间的转换生成及功能视角理解句子;掌握基本的语义理论。包括词义和句义理论;掌握语用理论,弄清语义和语用的关系以及相关的语用学理论;掌握跨语言分析语言现象的方法,如从社会的角度、心理的角度、文化的角度等等看待语言的产生、发展等等

3.2.2能力方面目标

    本课程在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分析语言现象和语言事实、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断能力、理性思辨能力、文献查询能力以及语料数据收集能力和自主分析能力。

3.2.3 素质方面目标

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熟悉主要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熟悉英美国家的主要文学理论和作家作品等,综合运用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职业素质目标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尊师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爱国奉献等职业道德与素质,从而使学生能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职业习惯的意识。

4.内容标准

4.1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本课程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英语专业(师范)的学生在未来的英语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的英语语言学理论知识和语言学理论的语用能力,包括语音学、语法学、和语义学、语用学以及二语习得等方面。本课程从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总体目标出发,结合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要求,力求向学生提供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语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语言分析能力,为学生在毕业后短时间类成为合格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的知识来源,同时为进一步在语言学方面的深造打下扎实的基础。

4.2教学内容安排

为了有效的进行语言学课程的教学和本学科的特点,从微观方面,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教师用丰富的语言素材例证讲解和分析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包括语言和语言学、语音学与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基本内容,以及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内容:形态学和句法学的关系、句法学和语义学的关系、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关系等等。本课程的课堂学习时间为32学时。课堂教学之外推荐相关章节的课外延伸文献,同时进行课外辅导、答疑。

4.3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完成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本章节理论的难易程度和学生英语能力和理解能力,适当进行调整。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

1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序号

教学单元名称

教学目标与要求

建议学时

1

语言和语言学

熟练掌握和理解什么是语言,语言的本质特征,语言的功能,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语言学研究中的几对区别概念,理解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功能。

6

2

语音学与音系学

 

理解并掌握语音学及其分支的定义,发音器官的名称和部位,英语元音和辅音的描述与分类,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区别,音系学的重要概念,音位过程和音位规则,区别性特征,超音段特征。

4

3

形态学

理解并掌握形态学的研究范围,语素的定义,几组形态学重要概念的关系和区别,构词法

4

4

句法学

 

理解并熟练掌握句法关系,直接成分分析法,句法功能,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

6

5

语义学

 

了解有关意义的主要理论,熟悉语义学的主要概念,掌握词语意义和句子意义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于分析具体语言问题。

6

6

语用学

理解并熟练掌握语用学的定义,言语行为理论,会话暗含理论,关联理论,礼貌原则,掌握语用学的主要理论,能将之用于分析具体的话语语料,指导日常交际。

6

5. 实施建议与要求

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本章节语言学理论的难易程度和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和个体差异,采取课堂讲解和课后个别辅导相结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此外,向学生推荐相关章节的课外读物。

5.1师资队伍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以上毕业,具备英语语言学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语言理论运用和语言现象的分析能力。

5.2教学条件

5.2.1使用教材

戴炜栋、何兆熊.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5.2.2主要教学参考书

1)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王松年、石小娟. 现代语言学基础教程[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5.3教学组织与管理

课程教学由教研室主任负总责,课程组组长负责具体的组织与实施。主讲教师和本课程成员共同编写大纲、教案等教学资料。主讲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和交互式教授方法。同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讨论语言学的相关问题,查阅文献资料,提高语言学的理论水平。具体的课堂形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教师介绍和讲解相关的知识和理论→教师提出案例素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学生归纳总结→教师评价→学生、教师共同总结、归纳。

5.4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现代化手段,发挥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注意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语言学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的结合。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启发式和交互式教授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时,通过丰富生动的语言例证教会学生观察分析语料、归纳演绎出自己的结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入研究型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就某些学习专题开展课题研究、学习汇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5 课程评价与建议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论掌握和知识运用等方面。过程性考核占总评的30%,具体包括三项内容:考勤及作业、小组专题汇报和教师评价;终结性考核为期未考试,占总评的70%。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结果合成为总评分数,总评分达60为及格

 

2 考核成绩表

考核类别

序号

考核方式

单项成绩(百分制)

权重

考核结果

 

 

 

过程性评价

1

平时出勤

点名等

25

0.25

 

2

课堂纪律

 

20

0.2

 

3

参与讨论

 

25

0.25

 

4

作业

 

30

0.3

 

过程考核总成绩

 

终结性评价

5

理论考核(闭卷考试)

 

最终成绩(过程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