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英语教研室组织教师参加“全国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

发布时间:2022-07-29浏览次数:360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等外语教育政策形势和人才培养创新路径,深化育人意识,提升专业本领,反思教学实践,师范英语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于728日全天线上参加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举办的“全国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

在上午的研修环节,湖南师范大学蒋洪新教授在“漫谈英语专业学科建设”的发言中指出,英语专业学科建设需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推进服务国家战略方式创新,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外语教育发展体系,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在“落实‘三进’工作,深化课程思政,推进新文科建设”的发言中,从三个方面对新时代外语类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改革方向进行了阐释:1)落实“三进”工作,编写及使用“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新时代中国对外话语体系。2)深化课程思政,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凸显课程思政的外语类专业特色,培养能够用外语讲好“四个自信”的国际化人才。3)推进新文科建设,促进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创新,超越中外类比,实现本土创新,祛除“当代中国缺席症”,强化价值引领。 

外交学院孙吉胜教授的报告“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与外语教学改革”,指出外语教学应主动创新变革,拓宽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过程,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培养语言能力过硬,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及专业能力的优秀外语人才,从而进一步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在多层话语内容、多样话语风格、多元话语主体、多维话语平台及多领域传播人才等方面开拓创新,提升国家形象,塑造良好舆论环境。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程维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新时代传播视域下的翻译人才应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内涵,具备政治认同意识、知识生产意识、跨文化传播意识、译写能力、媒介素养和一定的跨学科研究能力。为此,专业课程设置需提供相应支撑,积极打通专业课程模块、提升第二课堂育人成效、建设开放型师资队伍,打破原有学科、专业的壁垒,同时加强与政府、行业的密切合作,把国家的战略需求转化为学科和专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培养与需求高度匹配的翻译人才。


下午的研修中,河北师范大学李正栓教授以《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二版)修订为例,详细阐释了如何在英美文学教材建设中实现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通过教材内容和活动设计构建比较文学视角,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在欣赏国外文学作品的同时加入对中国文学的思考,最大程度助力实现立德树人的宏伟目标。


西南交通大学李成坚教授分享了在落实“三全育人”,践行课程思政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1)以《新时代核心英语教程·综合英语》为例,教师认真研读教材,充分挖掘并使用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将价值引领有效融入语言学习全过程;2)建设育人团队,挖掘思政元素,突破课堂拘囿,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外语教育各环节;3)开设跨文化国际课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优秀文化。


南京师范大学邵珊副教授指出精读课是践行育人理念的绿地,上好一堂精读课,需做到深耕细作,内部挖掘,帮助学生理解语言之美、感受叙事有道,实现润己泽人。季璇博士以南师大精读课堂实践为例,从价值引领、挖掘创造、适当改编、技术赋能四个方面深入阐释了精读课程育人实施路径,帮助学生触达高阶思维、产出学习成果,最终实现语言与育人的深度融合。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温建平教授从深入企业调研、签订合作协议、举办学生大赛、建设产教融合项目等多个方面分享了校本产教融合育人实践经验,指出产教融合背景下,应树立需求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理念,基于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建设课程体系、开展课程教学。


最后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出版分社刘思博介绍了外研社为助力新文科建设与外语学科高质量发展研建的一系列英语类专业教材,数字平台、学术出版、会议研修、赛事测评等。


本次外研社的暑期研修班,是在高等外语教育政策新形势下,落实“三进”工作,探讨人才培养创新路径,引领院校改革发展方向,助推外语教学开拓创新的一次重要研修,教师们认真倾听专家报告,收获教育新知,并将观摩29-31日的英语专业类“教学之星”全国半决赛,提升专业教学技能,交流教学心得,反思教学实践,努力成长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为外国语学院的发展和英语专业师范认证贡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文、图/周华   审/柯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