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一批怀揣梦想的“90后”“00后”青年创客纷纷返乡,化身“乡村CEO”。为深入调研青年创客返乡创业的基本现状以及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巢湖学院于7月5日至7月7日赴宣城市开展青年创客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探索调研社会实践活动,对宣城市优秀典型青年创业者进行深度访谈,致力于推动乡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访守金皮纸厂,探寻传统技艺传承密码
7月5日,实践团队抵达泾县泾川镇守金皮纸厂,在纸厂负责人热情接待与讲解下,开启传统技艺探秘之旅。团队成员们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皮纸制作车间一系列传统工序。负责人介绍,守金皮纸厂传承泾县皮纸制作技艺,在遵循古法的同时也结合新的生产技术从而产出满足不同需
求的皮纸,被广泛用于书画与产品包装等领域。
随着对负责人进行深入的采访,实践团队了解到纸厂也在尝试数字化转型,借助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突破地域限制。实践团队针对皮纸产业发展的人才引入、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问题进行访谈,了解到目前存在专业电商运营人才匮乏、数字化改造资金有限等困境,但当地政府也在出台相关举措,鼓励传统工艺拥抱数字经济。在与负责人的交流采访中,他也向实践团队介绍了当时返乡创业的动机与意图,他希望通过他所学的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宣城当地的皮纸,也更加了解中国传统的非遗文化技术。
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享”,凝聚乡村发展合力
7月6日,实践团队抵达泾县查济古镇。经了解,查济古镇以现代经营理念激活千年古镇的文化基因,用“CEO 思维” 重构乡村价值链条,交出了一份青年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答卷。
随着与当地村民简单的交流,团队了解到在“明园民宿” 里,每间客房都藏着古镇密码:清代木雕改造成的茶桌、本地篾匠手编的灯罩、非遗传承人监制的蓝染床品。这种 “文化+体验”的运营模式,让这间由百年老宅改造的民宿,年接待量突破1.2万人次,带动周边5户农户年均增收2.8万元。与此同时,在与当地返乡创业的村民交流中,了解到经过深思熟虑后,返回家乡泾县进行修复老宅,创立民宿的项目。负责人希望通过所做的这些努力能让更多人看到查济古镇,感受传统古村落的文化魅力。
走进“宇宙粮仓”,聆听返乡创业故事
7月7日,实践团队赴泾县皖南川藏线“宇宙是个粮仓”咖啡馆开展调研和交流活动。咖啡馆负责人对巢湖学院实践调研团队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带领实践团队参观了咖啡馆的布局。据介绍,咖啡馆不仅依托线下实体店,提供精品咖啡、特色茶饮与本地小食巧妙地融入泾县传统元素与自然风光,营造独特体验,更是积极运用线上平台,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咖啡馆日常、乡村美景以及一些文化活动,成功吸引年轻群体和游客们专程前来“打卡”。经了解,创业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负责人表示,当旅游淡季时,主动与当地民宿、景区合作去争取客源,同时通过线上宣传持续吸引游客们的关注。咖啡馆负责人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建议实践团队大学生要有充足的准备,深入研究分析创业基地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科专业和兴趣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通过此次采访,实践团队成员们对返乡创业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看到,像“宇宙是个粮仓”这项目,不仅仅是开了一家店,更是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就业机会,返乡青年们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家乡的土地上探索发展新路径。
以实践为起点,让青春扎根乡土
活动结束后,实践调研团队对走访调研情况进行了讨论交流和总结分享。经过此次活动,实践调研团队意识到,青年创客返乡,不仅是人才的回归,更是一场乡村生产关系的革新。实践印证,当“乡村CEO”们以资源整合者、产业运营者的角色扎根乡土,传统农业便插上品牌化与数字化的翅膀,沉寂的文化遗产焕发产业价值,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未来,随着政策精准度提升、社会协同生态完善,这场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必将释放更大能量。实践调研团队以脚步丈量乡土中国,用跨文化视角解读振兴脉络,在服务地方发展的实践中淬炼青春本色,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向下扎根”的赤子之心与“向上成长”的担当之志,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巢院动能”。(文/高馨语、马荃、陶文帝、姚璐 图/实践团队成员 初审/余仁能 复审/李磊 终审/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