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应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邀请,安徽大学孙松教授在润德楼北303室作题为催化材料基因工程技术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院长王小东教授主持,学院教师到场聆听。
孙松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传统催化材料研发因周期冗长、成本高昂,严重制约新材料开发与产业化进程。为此,引入材料基因组学方法,通过并行合成与高通量表征两大策略,同步制备海量不同特性样品并精准测定性能参数,系统性建立材料成分、工艺、结构与性能的定量关系,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开发并行合成与高通量表征技术,搭建研究平台;二是研制多类设备,水热/溶剂热和溶胶凝胶湿化学并行合成分别突破100和400单元,解决传统设备通量低等问题;三是实现催化剂快速筛选装置数字化转型,建立典型催化材料数据库,助力产业发展。
在交流互动环节,教师们结合自身研究,围绕湿化学并行合成设备在不同材料体系中的适用性等问题开展了热烈讨论。孙松教授结合实际案例,详细分享了工程化案例,为在场教师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次学术活动中,孙松教授系统梳理了催化材料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趋势,深度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拓宽了与会教师的学术视野,为学院相关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文、图/余梅 初审/张杨 终审/王小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