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开设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不断增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国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于2004年11月正式颁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并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决定从2005年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并在2006年新学期开始实行新的课程方案。《形势与政策》就是新的课程方案中设置的主要课程之一。  

  二、课程教学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特点,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三、课程教学任务

《形势与政策》课要根据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

 四、课程教学要求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我校《形势与政策》课主要在第一——四学期开展,学时数为平均每学期16学时,其中课堂理论教学8学时,实践教学8学时。本科四学期的学习,计2个学分。学校编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要求、建立教学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建立成绩档案、反馈教学信息等方面,全面加强课程建设。

 五、课程教学方法 

根据《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具体教学方法采用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相结合,积极运用互联网这一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育空间,对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

六、课程考核方式:

《形势与政策》课的考核实行学年考核制,每学年考核一次,该课程总成绩为各学年考核平均成绩,一次计入学生成绩册。为充分考虑本课特点,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考核方法灵活采用开卷考试、写论文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