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1日,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特邀安徽师范大学团委书记陈骁为全体新生作题为《奋斗,做最优秀的自己》主题报告。报告会由院长陈小举主持。
在“明理:大学是什么”部分,陈骁系统梳理了从岳麓书院、京师大学堂到与本地渊源深厚的培原书院、皖江中学堂等教育机构的历史脉络,深刻阐释了大学作为文明传承与知识创新高地的重要作用。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部署,详细解读了当代大学的时代使命与社会责任。
关于“增信:为何读大学”,陈骁从新生常见的学业与人生规划困惑切入,指出大学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系统塑造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与精神气质。通过讲述杨振宁、邓稼先等科学家的报国事迹和航天员桂海潮等新时代楷模的成长历程,他生动诠释了大学在引导学生超越“小我”、成就“大我”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在“力行:大学怎么读”环节,陈骁提出“五问”的方法论,即问大势、问初心、问兴趣、问目标、问付出,并结合生物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与发展前景,具体阐释了交叉融合领域的机遇与路径。他还以安徽师范大学倡导的校园文化为例,鼓励新生积极参与“运动、读书、交友”等常态化活动,构建“单周文艺活动、双周体育锻炼”的健康生活节奏,实现全面发展。他还系统阐述了大学四年的阶段性任务:大一重在适应与探索,大二侧重深化与实践,大三关键在于选择与聚焦,大四则需全力执行与过渡,为新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业发展框架。
围绕校园文化与成长平台,陈骁重点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花津大讲堂”等品牌活动的建设成效。该平台通过邀请“量子科技”先行者郭光灿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白春礼院士、“英雄航天员”王亚平、奥运冠军邓琳琳等各界名家与英雄楷模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有效拓展了学生视野,以榜样力量引领青春成长。
报告最后,陈骁以“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勉励全体新生坚守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不畏困难、锤炼能力,以奋斗之姿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
整场报告内容翔实、逻辑清晰,在现场学子中引发强烈共鸣。与会新生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报告为指引,合理规划学业,砥砺奋进,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文/晁天彩 图/柳国磊、许耀武 初审/束道兵 复审/张凌 终审/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