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巢湖学院“志聚郎步,共建美好”特色实践团深入郎溪公益服务一线开展主题调研。实践团聚焦基层社会治理主题,通过走访专业救援组织、医疗机构、爱心循环平台及志愿服务团体,探寻基层善治密码,感受公益力量。
专业担当:蓝天救援守护生命
实践团首站抵达郎溪县蓝天救援队基地。队员们了解到:这支公益组织配备着应对溺水、洪涝等险情和紧急寻人所需的精良装备,所有装备都来自自筹资金和社会捐赠。在救援队的悉心指导下,实践团成员现场实操学习心肺复苏与海姆立克急救法,在按压的力度与节奏间,深刻体悟“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公益理念。作为水域安全的坚实屏障,蓝天救援队已然成为郎溪民间救援力量走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标杆。
健康惠民:县医院服务延伸“最后一公里”
“优质医疗资源要走出院墙,走到村民身边。”在县医院办公室副主任潘胜的介绍中,实践团深切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定期下乡免费体检、田间地头政策宣讲、专家驻村送诊、按需免费发药…… 国家“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健康方针,在这里化作了村民家门口的“健康守护网”。医院大厅里的群众感谢信,字里行间都是对“把健康送到‘最后一公里’”的真情点赞。
爱心循环:雷锋超市传递城市温度
走进“雷锋超市”,暖意扑面而来——货架上的衣物用品经严格消毒后静待领取,休息区里环卫工正喝着热水歇脚。这里所有物资均来自市民与社会组织的无偿捐赠,从接收、消毒到发放,形成完整的爱心循环链。每周定期开展的志愿服务更让超市成为城市“暖心驿站”,旧物新生的环保理念与守望相助的城市温度在此交融,成为基层爱心流转的微缩样本。
志愿燎原:蒲公英协会播撒善的种子
在郎溪县蒲公英公益志愿者协会,实践团成员仿佛翻阅了一部爱心年鉴。协会汇聚各界爱心人士,墙上图文详实记录着自2015年以来的百余次行动:慰问武警、消防救援人员,关爱养老院、孤儿院老人儿童,致敬一线医护人员,资助偏远学童……通过与负责人的深入交流,成员们不仅汲取了宝贵的公益经验,更被“蒲公英精神”深深触动——善意如种子般播撒,终将在基层生根发芽。
青春实践:在基层课堂读懂共建共治
从蓝天救援的专业担当、县医院的服务下沉,到雷锋超市的爱心流转、蒲公英协会的志愿星火,青年学子们深切体会到:在郎溪,“政府主导、专业机构牵引、社会组织发力” 多元参与、协同共生的基层治理格局已经形成,以及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产生的惠民力量。队员们纷纷表示,“三下乡”让脚步与基层脉搏同频共振,未来将怀揣这份实践感悟与服务热忱,让青春在深入基层、服务人民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文/李浩杰、赵慧中、刘向军 图/董池蘅、杨慧 初审/何东海 复审/解雪梅 终审/徐兆武 发布/季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