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2025年暑期“三下乡”专题】青春扎根红色沃土,实践探索中彰显使命担当

发布时间:2025-07-18浏览次数:10

巢湖学院“皖西红旅·青年创客调研团”于75日至11日深入金寨,在茶香里探寻助农路径,在电商浪潮中践行青春担当,在红色沃土上感悟初心使命,在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力量。

授旗明向再出发,聚力共绘振兴图

75日下午,实践团赶赴金寨,参加由金寨团县委举行的乡村振兴志愿行见面会暨培训会。会上,金寨团县委负责人解读了当地乡村振兴实践调研的重点方向,分享了往年优秀暑期社会实践的典型案例。培训中,基层工作者就“如何精准对接乡村需求”“调研实践注意事项”等内容展开指导,志愿者们认真学习记录,为后续实践筑牢基础。

传承红色基因,赋能青春创业

实践团走进安徽金寨梅山水库,实地探访这座承载着厚重红色记忆与时代精神的水利工程,团队成员沿着水库建设者的足迹,通过走访纪念馆、访谈返乡青年等形式,切身感受建设梅山水库所蕴含的艰苦奋斗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详细了解梅山水库红色文化的传承现状与开发潜力。

直播金寨红土地,青春力量助振兴

一场以“红色文化赋能青年返乡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直播活动走进革命老区金寨县。直播中,实践团成员感慨道:“金寨的红色文化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而是我们这代人创业的‘精神密码’和‘资源宝库’。”据当地相关负责人介绍,金寨通过搭建红色文化研学平台、出台青年创业扶持政策、整合红色资源与产业发展规划等举措,持续优化创业环境,让红色文化成为吸引青年回归、留住青年奋斗的“强磁场”。

红色沃土忆初心,精神传承励担当

实践团走进金寨红军广场,在革命烈士纪念塔前敬献花篮、鞠躬致敬。在金寨县烈士纪念馆,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实物,诉说着金寨儿女为革命胜利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10万金寨儿女参加红军,仅幸存1.2万人,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初心使命。”讲解员的话语让团队成员深受触动。

金寨茶区访青创,文化传承助振兴

金寨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茶叶资源丰富、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厚重。调研期间,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入田间地头体验茶农劳作,更以课题调研为导向,针对当地青年返乡参与茶产业创业就业的现状展开走访——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梳理出青年在技术培训、资源对接、品牌运营等方面的需求。

在六安瓜片博物馆内,六安瓜片的百年制茶史与金寨红色革命史交相辉映。讲解员介绍,当地正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将茶产业发展与革命精神传承相结合,吸引青年返乡促进茶产业的升级换代。

“老一辈在艰苦环境中开辟天地,我们年轻人也能在茶山上闯出一番事业。”一位返乡创业青年的故事在博物馆的展示中格外亮眼,他将红色故事融入茶品包装,用直播讲述茶与革命的渊源,让六安瓜片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市场吸引力。

田间地头探产业,科技赋能促振兴

白塔畈镇是金寨县科技赋能促进乡村振兴的典范。实践团深入采访了白塔畈镇王主任和詹书记。他们均详细介绍了白塔畈镇依托红色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的总体思路,强调青年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而红色文化是激励青年扎根家乡、干事创业的精神富矿。采访中,詹书记谈到,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产业发展,引导更多青年带着技术、理念返乡,是当前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

在当地中医药种植基地,调研团队实地考察了天麻、白芨等特色中药材的种植情况。基地负责人详细讲解了两种药材的生长特性、科学种植技术以及市场前景。

金寨白塔畈镇正积极探索中药材深加工模式,计划通过延伸产业链,并规划借助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优质中药材产品走出大山、销往全国。

青年是乡村振兴的创新引擎,乡村是青年成长的广阔天地。巢湖学院“皖西红旅·青年创客调研团”循着红色足迹,积极探寻从青年返乡创业的鲜活实践到红色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在政策引路、组织搭台、资源支撑、生态保障等多方协同下,广大青年将会以奋斗之姿在乡野沃土中书写美好画卷!(文/宋佳、徐红杏 图/施展峰 初审/何东海 复审/解雪梅 终审/徐兆武 发布/季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