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介绍

一、课程开设背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前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根据中央和教育部的部署,1998年改为《邓小平理论概论》,2003年改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6年,根据“05方案”精神,将“98方案”中的《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两门课程整合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008年更名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宣部、教育部确定的大学生必修的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这门课程不仅是知识体系,更是价值体系。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全面解读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过程、基本理论、基本经验和指导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这些成果之间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予以科学定位。该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重点,随时补充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使该课程呈现基础性、前沿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一方面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风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一方面是要阐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课程教学任务

开设本门课程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形成合乎马克思主义要求的根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永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青春。要求大学生切实端正学习态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方法,既认真学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又自觉地把自身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具体表现在:

1、知识目标和任务。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观点、立场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能力培养目标和任务。一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当今中国的实际、时代特征和当前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促使学生把学习科学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其创新精神与社会实践能力。三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进行理论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启迪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情感、价值观培养目标和任务。1.理论联系实际,是要着眼于帮助学生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明辨是非。2.通过教师坚定的信仰、饱满的精神、生动的语言、严密的逻辑、透彻的说理、丰富的感情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增强“概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听、愿意学,主动问、主动学。3.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坚定他们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增强掌握和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承担起历史使命,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课程教学要求

课程教学总体要求是要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武装青年一代,是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因此,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理论与实践意义。

1、加强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教学。注意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将掌握教材内容与学习原著结合起来;将理论学习与对国内外重大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分析研究结合起来;将基本理论问题的讲解与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的分析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主要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学生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等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开辟能满足教学要求的实践基地,加强对实践教学的全方位监控,打造了实践教学制度化、规范化的新体系。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培养起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立场、主要理论观点和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各教学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引导作用,把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主讲教师的系统讲授与聘请相关知名专家的专题讲授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方式和方法主要包括,讲授、问答、讨论、专题报告、前沿讲座、观看影视作品、参观、畅谈读原著的体会、撰写小论文等,并通过多种方式整合和扩展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改革考核办法。努力抓好课堂讲授这一教学的基本环节。为了把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讲清楚,教师特别注重加强对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理论难点、思想疑点问题的讨论和研究,并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采用专题讲授、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生动活泼,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效果良好。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试方式: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

2、考核要求: 考试以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综合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的70%和平时成绩的30%组成(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笔记、实践活动情况等作为评定平时成绩依据)。

3、考试基本题型: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可出任选题。

4、实践考核:实践教学单独考核,成绩单列。详见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细则。